6月10日,市“五水共治”考核小组对市里划定的35条主要河道之一的上东江,全市71条“三河”(垃圾河、黑河、臭河)之中的东坑江、小柏江、东林江进行了河道验收。这些江河都位于北漳镇,对于成为全市河道验收的首站,副镇长郑风雷表示并不担心,因为镇里的河道都已经整治完成。
那天,天气出奇的凉爽,站在金兰桥上往下看,上东江的水流在江内被自然地分成了几股,水质清澈,能望见水面下随着流水摇摆的水草。郑风雷告诉记者,没有整治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样貌。离江不到20米处,原本有一个养猪场,畜禽排泄物流进江里造成污染,上个月已经关停并开始拆除。而在上东江靠近金兰桥的地方,曾经给村里带来财富的石材厂也是治理的重点。原来石材厂的工业废水以前直排江里,如今镇里已经对这个石材厂进行了全面整治,并在那里建造了三个沉淀池,用以沉淀污染物。
“你看,长在岸边的那棵树,它下面的树皮颜色明显和上边不同。这是因为,之前下半部分都被垃圾淹没了。”北漳镇城建办干部邢丹君说,“以前村民都将垃圾倒在江边,使得垃圾越积越厚,如今垃圾清理好了,你根本不会想到当初这里的模样,但这棵树还是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除了上东江,东坑江、小柏江、东林江以及镇里的其他小河道通过整治,都已经干净不少。
但是北漳镇的治水工作并不是只侧重在河道整治上。据悉,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北漳镇紧紧围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大块,层层推进,全面突破。
在治污水方面,镇里已于五月底完成了沿江20米内养殖场的关停工作,同时整治了9家限养区的养殖场,其中5家养殖场的沼气池已经投资设计完成,年底前争取9家养殖场全部完成沼气池的建设。同时,镇里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已经铺展开来;在防洪水方面,上东江段的拦砂坝,作为防洪水的重要堤坝,已基本修复完成;在排涝水方面,7只山塘水库已经整改完毕,另外3只水库也在勘探设计中,预计今年内可动工;在保供水方面,将全面改造北漳镇居民的生活用水管网;在抓节水方面,该镇已在中小学校开展“爱水、惜水、护水”专题教育活动……
“诚然,要打赢‘五水共治’这场硬仗,就要把治水的方方面面都落实到位,并长久地保持下去。”郑风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