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大小的塑料水管升级为手臂粗细的金属水管
桥里村,地处嵊州和新昌交界,嵊新大道以西,这个城南新区(三江街道)最南的边陲村庄,最近正因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水龙头一拧开,干净的自来水哗哗流淌出来,桥里村的老百姓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放心水。”这是桥里村党支部书记夏仲来的心声。昨日中午时分,他随机走进了一户刚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的村民家中。家中主人不在,但租赁户小彭正好在洗菜做饭,得知村支书来走访,直言:“好用好用,再也不用担心大热天会断水了。”
小彭所说的断水现象在去年夏天尤为严重。去年我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不少地方生活生产用水面临严重威胁。顺手拿起改造工程现场的一根比大拇指粗不了多少的塑料水管,夏仲来告诉我们,这样一根水管曾维系着全村421户农户的供水,到了中午、傍晚用水集中时间,就很难保障大家的用水,更不要说是去年夏天遇到严重干旱的时候了。
不仅自来水管径偏小,桥里村的自来水还普遍存在着管网老化、漏损多、水质差、水压不足等问题。今年年初,村两委会为了改善全村用水条件,减轻村级经济负担,决定实施农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自来水管网经过改造以后,拇指大小的塑料水管升级成了手臂粗细的金属水管,管径大了,用水才会有保障。村主任施益鸣经过计算告诉记者,单单解决漏损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村里省下十万元钱。
值得称道的是,经过“一户一表”改造以后,桥里村421户农户家的水表都接入了市水务集团的网络中,不仅每个月用了多少水,农户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缴费也和市区一样变得多元化,可以去营业厅缴费,也可以通过银行卡代扣。
“以前冬天天寒地冻的,常发生水表冻坏的现象,为此村里专门雇了一个人来修水表。”夏仲来说,现在这些维修工作都由市水务集团接管,村里不用承担维修,也不用再专门雇人,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最关键的是,哪一家的水表破了,水务集团都会通过网络第一时间知道,快速上门服务维修,比起我们的服务可是好上不少呢。”夏笑着说。
以往,桥里村一个叫大枫树下的地方因为地势高,老百姓为了避开中午、傍晚的用水高峰期,都会在清晨甚至晚上放水来满足一日的生活用水。而如今,这样的习惯渐渐离人们而去。见证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过程的夏仲来说,“五水共治”活动中有两个水,一个是“保供水”,一个是“抓节水”,对于桥里村而言,就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这也是我们村对于‘五水共治’的小小贡献。”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