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楼的齐大爷前年中风,愈后半边身体落下瘫麻,只能坐在轮椅上“行走”。老伴潘大妈特意把大房子调到一楼的二居室,底楼带简易“花园”。潘大妈请人修了特殊小道,摇着轮椅能直抵客厅。为此,潘大妈不怨不悔,“老头子”能看看小院的花草,跟周围的老邻居们搭搭话,心里才不烦。潘大妈被“老头子”锁住了脚,悉心照顾,放弃了许多爱好。只要天气晴好,黄昏时分,这是齐大爷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潘大妈要推他到广场去“散步”。给他喂酸酸的话梅,浅浅地抿口茶水,潘大妈就融入到老年舞蹈的人潮中,选择离他最近的位置。潘大妈身段好,舞姿优美,随着舒缓妙曼的音乐,身影若隐若现。齐大爷在一旁耐心地等候,津津有味地欣赏,心随舞动。我们跟齐大爷开玩笑,你们老两口的感情可真好哇!就出去那么一会儿,还“如影随形”。齐大爷憨厚地笑着,潘大妈也跟着嗔怨:“哪里呀,他是怕我跳着跳着,跟别的老头子跳跑啦!在一旁‘监督’我呢!”这老两口相濡以沫,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可真有意思!
三楼吴阿姨的丈夫身体不好,常年瘫痪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里里外外全靠她操持。吴阿姨在重点中学旁的餐馆当洗碗工兼择菜。餐馆包中晚餐,实际上就是客人动了几筷子的“剩菜”。女儿玲子挺争气,凭本事考进了这所重点中学。每天,吴阿姨自己出加工费,让厨师为女儿炒一两样小菜,坚持每餐给玲子送饭。玲子也很懂事,从没嫌饭菜不好,不像别的同学兜里揣着大把的零花钱,在外面想吃啥就吃啥。到高三,进入到最紧张的复习期,晚上还要加课,吴阿姨这时也差不多要下班了,她更是一如既往地在校门口接女儿。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放学铃响,那是吴阿姨最幸福的一刻,玲子像小燕子一样扑向她的怀中。然后,母女俩说说笑笑地回家。吴阿姨说,晚自习后已近八九点,有一段路黑灯瞎火的,玲子有些怕,再说步行回家也可以省公交车费呢!
不同场合的等待,有怜爱,有牵挂,有体慰,还有希冀。点点滴滴,汇集成人间特有的亲情,充盈着温馨和幸福。那简单而朴素的场景让人羡慕,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