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管理科还精简了行政许可项数,从过去的13项减至现在的7项,还发文明确要求缩短项目审批的时间,如对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法定审批时间为60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现在经过数次自我加压,这一时间已经缩短为7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如一般小项目的登记表,只要资料齐全,我们基本当天就会办理完结。”
当然,对科室来讲,并不是对每一个项目都能“批”,审批的意思是先“审”后“批”。“根据企业提供的环评资料经过审查,我们认为项目属于落后淘汰产能、有严重污染、污染因子难以治理的治理项目坚决予以否认。2013年,我们否认的项目有37件,从源头上把好‘污染关’。”张华军告诉记者。他表示,一方面,群众对环境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要守住环境保护的红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负重爬坡,克难攻坚。
只因身上有责任在——来自市环保局的蹲点报道之一
26日上午一上班,分管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的市环保局副局长范奇军又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他调任市环保局副局长才三个月,但是这三个月,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不易:“4月份信访件91起,5月份81起,截至25日,6月份已经又有99起,其中最多的一天就有信访件13起。”
9点20分,预料之内的电话响起。“报纸刚曝光过的新昌江黄泥桥段又有黑水流来了,臭得很。”愤怒来自黄泥桥村民。举报电话就是命令,要立即出发。但此时,今年3月份市环保局成立的3个环境监察中队有2个已经出发到黄泽镇和城北工业园区,这时只有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郑伟长和大队长竹平山还在局里。
于是范奇军就招呼两位一同前往黄泥桥。“一方面,这件事情已经有报纸和电视台曝光,影响较大,百姓意见更大。二来,这件事情涉及跨县,有些事情还需与邻县环保部门沟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