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清三建”工作扫描(一)
一江碧水北流去,两岸青山入画来。剡溪,这条千年唐诗路,正在逐渐重现昔日的美丽面貌……
近日,市治水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市级主要河道进行了专项整治验收,流经多个乡镇(街道)的曹娥江(剡溪江)基本通过验收。
曹娥江(剡溪江)起于环城南桥,至三界镇进入上虞,流经城南新区(三江街道)、鹿山街道、剡湖街道、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仙岩镇、三界镇,全长32.3公里,流域面积2939平方公里。两岸以农田、畜禽养殖和工业为主,其中剡湖段附近集中多家企业。
今年3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清三建”集中行动在曹娥江两岸相继开展。沿线各乡镇(街道)成立了“五水共治”组织机构,制订了工作方案,并四处张贴、设置宣传标语、标牌,营造“五水共治”的氛围。
为做好河道“三清”工作,曹娥江沿线各乡镇(街道)在市级机关部门的配合下,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集中清扫行动,并组织施工机械和人员进行“清障、清淤、清垃圾”。同时,结合督查,对一些垃圾死角进行集中清理。例如为了清理曹娥江三界段的十几堆垃圾,三界镇党委政府克服道路狭小、施工车队难以进入等困难,放低水位,沿江修筑简易道路,用挖掘机连续清理一个星期,将垃圾清理完毕。附近的村民感叹:“这些垃圾已有几十年了,今天总算清理干净了。”
在“三清”集中行动的同时,曹娥江沿线各乡镇(街道)着手开展“三建”活动,建立完善河长制、长效保洁、督查巡查等“三项机制”,进行长效管理。各地相继建立起“河长制”,设立了公示牌,完善台账资料,建立“一河一档”、“一河一策”,设立专职保洁员、巡查员队伍,建立河道管理和巡查督查制度。
在仙岩镇,机关干部通过“民情微群”在网上晒“五水共治”进程,每个村也将推进“五水共治”的日常工作,用图片和文字一一晒出来。在巡查督查方面,仙岩镇还设立“三色预警机制”,对发现的问题按照风险等级以红、橙、黄三色进行分级预警,定期督办整改。此外,三界、仙岩、剡湖等地的砂场整治和砂船上岸工作也取得了进展,确保了曹娥江水质的提高。
通过开展“三清三建”集中行动,曹娥江(剡溪江)基本消灭了垃圾河,达到无垃圾堆放、无杂物漂浮、无污泥淤积、全面整治污水直排口的“三无一整治”目标;全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河长制、长效保洁机制、督查巡查机制得到落实。
开展“三清三建”集中行动,消灭“垃圾河”,只是“五水共治”的第一仗。与此同时,围绕“治污水”、消灭“臭河”和“黑河”,曹娥江两岸的畜禽养殖场整治、造纸企业改造提升等行动也正在陆续展开。
一江碧水北流去,两岸青山入画来。剡溪,这条千年唐诗路,正在逐渐重现昔日的美丽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