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中,陈阳阳展现出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的一面:在外学习、踢球,一年中在家最长也就呆两个月左右;放暑假了,学校也会安排集训,因为要参加省校园足球的赛事。为了踢球,陈阳阳说,苦点累点也没啥,“来崇仁上学就是为了踢球,所以这些都不算啥。”
张碧霞同样一头短发,和陈阳阳一样读高二。从以前的前锋到现在的中后卫。张志滔说,她是这批学生中身体素质最好,也是最努力、最拼命的球员之一,学校还将她推荐至西子女足实训。说到足球,张碧霞说,这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好,“所以剪了长发,踢球轻松。”张碧霞向往大学,更希望大学里还有专门的女足队伍,有球踢。
不管是陈阳阳、张碧霞,还是球队中另外的孩子,可能有的人还在享受她们的踢球时光,没有想过未来的发展。但是,在内心深处她们都有一个大学梦。张志滔说,这批孩子的文化课基础确实会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如何为孩子找到一个向上“通道”十分关键。
所以,学校开始为学生寻找上升通道。今年高考,足球队一共有3名学生参加高考,于是学校就为学生联系到加分考试。其中有两人参加,其中一人获得通过,享受10分的高考加分。在张志滔看来,这样的考试加分,将会给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和最后的录取添加砝码。另外,由于大环境的改善,张志滔获得信息是,近年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增设女子足球特招生,“因为学校有意成立女子足球队。”张志滔认为,一旦高校间形成类似于男子足球大学生超级联赛的女子联赛,那无异于为高中女子足球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向上的通道被打开,那么就将为基层足球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之所以张志滔对新鲜血液如此渴望,因为他发现,近年来,我市乃至周边地区,女子足球的好苗子依然难寻。今年5月,崇仁组织了一次特长生的招考。一共有10个名额,最终崇仁中学只挑选了9名球员。说其原因,“一方面足球基础实在太弱,另一方面,有的孩子文化课基础也太弱。”放眼我市农村各所初中,能够有足球方面训练的实在寥寥无几,“说起来还是只有崇仁的中小学有这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