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听漏工
采访对象:市水务集团的听漏工们
基本情况:只要天气好,听漏工们每个午夜都要出去“听漏”,夏天一般从零点开始,四五点结束,冬天则可以提早一两个小时,但必须保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地下管道的漏水点,控制自来水的渗漏率。
出彩一句话:“这份工作,要的是责任和耐心。”
午夜,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拿仪器,穿梭在大街小巷,仔细探听每一个疑点。他们便是听漏工,专门探听自来水管是否有渗漏现象。
8月6日凌晨,记者跟随市水务集团的听漏工,着着实实地体验了一番他们工作的特殊性。
一晚上徒步10多公里
这天零点左右,管网科科长周城和同事周增翔、史柳彬、吴文佳、尹泉文来到龙会新村,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路线,他们携带的工具很简单:两根听漏棒,一台听漏仪。听漏棒探听范围比较大,听漏仪则比较精确。
在市图书馆前,这晚的工作开始了。吴文佳和尹泉文提着听漏棒在前,周增翔背着听漏仪跟在后,每到一口窨井或一个消防栓前,吴文佳和尹泉文便停下脚步,把听漏棒的一头对准这些地方,另一头贴在耳朵里,仔细听有没有异常声音;周增翔则沿着自来水管道一路探过去,不放过每一个疑点。
在南津路一个消防栓上,吴文佳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声音,他马上报告给周城,周城接过听漏棒仔细聆听了一会,果断地说:“附近有管子漏水了。”继续往前探听,在距离50米左右的医院路中国银行前,他们果然听到了更大的水漏声。在听漏仪的帮助下,周增翔圈定了渗漏点。
“根据情况,这个点估计每小时漏水量有五六十吨。”周城说,“必须马上对这根管子进行维修,尽早阻止漏水。”接着,他们继续在龙会新村探听自来水管,之后沿着医院路一直向东,直到东桥附近的花鸟市场。
凌晨4点半,这一晚的听漏任务终于完成,他们总共发现了3处渗漏点。
“今天晚上大家走过的路,已不少于10公里了。”说这话时,周城显得很轻松,因为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听漏时受过蛇虫惊吓
吴文佳今年28岁,听漏4年。他告诉记者,对这个工作,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因为年轻人总喜欢晚上邀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喝喝茶,但慢慢地,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我们就是城市的‘耳朵’,每当我听出有水管漏水的情况,特别有成就感。”
然而,危险也无处不在。“一次我翻开窨井盖准备探听,忽然发现一条大蛇盘在水管上,吓了我一跳,连忙盖上盖子。”吴文佳向记者讲述,虽然有危险,但心情平静后,还得再小心翼翼掀开窨井盖,用听漏棒把蛇赶走,再仔细探听水管有没有问题。
有着十五六年听漏经验的周城说,夏天他们最怕的,一是蛇,另外就是蚊子了,尤其是绿草茂盛的地方,更得提防这两样东西。
在普通市民眼里,听漏工作很神秘,一些市民在半夜时分冷不丁遇上听漏工,看到他们拿着棒子和手电筒,会误以为是小偷,还有的市民以为他们是在勘探什么矿藏。“正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的工作也不是很无聊。”周城打趣道。
要的是耐心和责任
据介绍,市水务集团的管辖范围很大,即使每天工作,全部听漏一遍也需要两个月。最让周城着急的是,老城区的自来水管道已处于老化状态,有的甚至有近30年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发生爆裂。
事实上,每次在老城区听漏,他们总会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前段时间,在东南路广厦大酒店附近,听漏人员发现了一根深埋地下3米的管道开裂,水量损失每小时达五六十吨;在富民街130号附近,一水管裂开,大量的水白白流走;4天前的深夜,江滨市场附近一根管子突然爆裂,裂开的口子有6米长,大量的水喷涌到地面……
“做听漏工,需要的是责任和耐心。”周城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我市城区的自来水渗漏率能控制在12%左右,只要监测手段不断改善,渗漏率肯定还会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