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这是《水浒传》中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其渲染出了天气的炎热,与当今并无二致。在烈日下劳作,不中暑也得晒脱层皮。
然而,除读书外,对余下时间均头顶火辣辣的太阳经常在水中玩耍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来说,不仅练就游泳、摇橹划桨的一身功夫,还锤炼出太阳底下特别经得起晒的能耐。我当时在绍兴读师范,学校在九里村有个农场。我与劳动委员经常大橹小橹搭档摇着满满一船人粪尿,由稽山河出城,行驶在娄宫江中,虽太阳高照,但有习习江风吹拂、丝丝凉意爽身,倒也不觉热得太难受。
那天,班主任带全班同学步行至九里。等我们驾的运肥船靠岸,他们也陆续到了。班主任按现在的讲法是个大龄“剩女”,其到田畈里劳动穿的行头,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上身天蓝色的短袖衫,下身一袭深蓝色的百折裙,一双皮鞋加一双鹅黄色的短袜子,完全是一副到公园里去谈恋爱的打扮。当时,大家忙着将一担担的人粪尿从船里运到大田里给秧苗施肥,也顾不上交流看法。
待肥料出完,船舱用河水泼洗干净,天上已扯起乌云,一场瓢泼大雨倾刻间将倾盆而下。班主任拎着两只皮鞋急匆匆地往岸边奔来,看样子,是想搭我们的船回到学校。谁知我俩偏偏意气用事,用撑船的竹篙将船笃开,驾起双橹,自己打道回府,将老师丢在了岸边。
20年后,有同学特地赴杭拜访班主任。班主任说,至今依旧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那位戴深度近视镜的顽皮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