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保姆”一上岗 “垃圾河”消失了
8月25日上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正在友谊渠边清理河道的保洁员张炳昌措手不及。随着雨势的加大,路过的村民都跑进了路边的一间小屋里躲雨,但张炳昌将雨衣套在身上,继续忙碌地在清理河道。他知道,大雨会把上游的垃圾冲到渠道里,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清理,垃圾就会漂向下游,他说,他有责任把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今年5月1日,张炳昌应聘上岗成为城南新区(三江街道)18名专职河道保洁员之一,他就把自己的工作生活与清理河道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每个星期都会用两到三天时间,对B区排涝渠舍姆岗交界至新昌江段和友谊渠仟代(新六路)至上岛交界溢洪堰段两个区域进行清理,他还会在骑电动自行车途经这两个区域的时候,时不时察看水面,发现垃圾就及时清理。
“老张这个人,除了认真,就是认真。”中碧溪村舍姆岗自然村的村民每当说起这位“河保姆”,都会交口称赞。的确,正是因为有了张炳昌这样的一批“河保姆”,城南新区辖区内曾经被群众诟病的“垃圾河”都不见了。通过整治,村民门前的沟渠、池塘水质持续好转,其中一些河流在这个夏天,重新成为村民嬉水游玩的乐园。
钱帅,城南新区(三江街道)管委会农办工作人员。作为新区“五水共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目睹了新区水质改变的全过程。今年3月中旬,城南新区打响了“五水共治”第一枪。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管委会发动6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中干渠、友谊渠、陈塘渠、解放渠、B区排涝渠等5条水渠以及部分池塘开展了清淤、清垃圾的集中整治行动,做到了渠道和两岸5至10米范围内的垃圾、杂草彻底清理干净,不留死角,同时对渠道淤积严重、岸坡塌方处,还进行了疏浚、护坡、砌坎等改造。
旋风式的清理河道、清扫垃圾,只是一场治标的运动,胜利的果实随时都会被卷土重来的垃圾湮灭。“治本,就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绝不给‘垃圾河’回潮的任何机会。”钱帅说,为消除群众顾虑,巩固整治成果,城南新区(三江街道)出台了长效管理机制。其中一大举措便是在“五渠”及江河流经的区域公开招聘18名专职河道保洁员。
站在横贯嵊新大道和104国道的茶坊桥上,往南可见新昌县的重峦叠嶂,往北就是建设如火如荼的城南新区。这座视野宽阔的桥梁,过去曾因为新昌江里的垃圾堆积被群众所诟病,由于众多垃圾散发的臭味,群众不愿意在此多作停留。但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新昌江黄泥桥至城南大桥段6500米,是“河保姆”竺相林的责任区,他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巡逻江边,将江水中的垃圾及时清理,已然成为他的“必修课”。
竺相林说,新昌江从他的脚下流进城南,流进嵊州,他有责任把这个地方守住。他说,他有一个心愿,当人们不再随意地将垃圾随意丢入江中,不再将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时,清澈的江水一定会重现,留给子孙后代。
当人们不再将垃圾随意丢入江中,不再将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时,清澈的江水一定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