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源头之水”就是小流,水环境好比是一个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小流好比是人的毛细血管,那么江、河就是人的动脉。如果一个人的“毛细血管”坏死了,久而久之他的“动脉”会硬化。
回忆儿时,村前的小溪给我们带来难以忘怀的欢乐。流经村前小溪的水清澈见底,时不时还能看到小鱼儿在水中嬉戏。村妇们喜欢一大清早就结伴到村前的小溪里洗衣服,她们的谈笑声传遍了整条小溪。一到夏天傍晚,那可是村娃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都喜欢在小溪里游泳、捉鱼、抓小蟹……
而如今,村前的小溪变得寂静了,渐渐地被人们遗忘。溪水变了色,以往的小鱼小虾再也找不到了,再也没有人愿意在溪边多呆一会儿。因为农村的生活垃圾、村里的工业废水、畜牧粪便都直排进小溪,小溪已经“病入膏肓”。
其实,类似于此种小溪已不计其数,想说全面治理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五水共治”应从“源头之水”治起。只有源头涌出的水是清澈的,才能确保大河奔腾之水的清澈。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在源头治水工程上求得突破,小打小闹不行,抓抓停停更不行。必须经常抓,抓经常;必须借力政府,动员社会上的力量,要有大动作,下大工夫。具体来讲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一方面,针对小溪的截污纳管及配套工程要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对小溪周边的工业、畜牧业的污水排放要予以严厉整治。另一方面,住在溪边的人们,为了家门口小溪的清洁,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做污染水环境的事,确保能长久保持小溪的清澈,使江河的“毛细血管”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