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治理已经有些时日,水质难免时有反复,人们也时刻关注着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可见治污之难。痛下决心也许能奏一时之效,但痛定思痛的下文该是行长远之计。古人云:“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提醒人们的是要想做好一件事要有长效机制,并将此事长久地抓下去。
网友认为,建立“五水共治”的长效机制还当运用法治方式。比如制定“五水共治”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明确“五水共治”的目标任务、实施阶段、资金和技术保障等,以推动“五水共治”持续有效开展;另外,建立企业责任的法律制度,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细化企业责任,依靠法律制度督促企业积极参与,把治水工作推进到最后一米;同时,建立鼓励公民参与监督的法律制度,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
总之,“五水共治”这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已经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关注,需要制定法律法规,实现立体互动,才能取得长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