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战役已打响多时,治水出现成效,治水行动也家喻户晓,已初步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但近日,笔者在一些村庄看到,原本清理干净的小溪边又堆积了不少垃圾,如何确保治水成效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新问题?
治水事业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光靠“治”远远不够,需要的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治水之难,难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难在改变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以百姓感触最深的水污染为例,如果治理只看到污染物,就难以理解为什么水会久治不清甚至越治越污。水污染背后,是人的不良行为:企业主行为的不当造成了工业污染;农民农业生产的不当造成了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当造成了生活污染等。治水,“治人”才是根本,如果没有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污染是处理不完的,只有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才可以阻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
向治水宣战,向污染宣战,就需要我们向无序的、粗放的生活方式宣战。如果我们无法接受干净的水乡变成脏脏的水坑,就不能把经济发展凌驾破坏环境之美上。在不良生活方式这只看不见的手背后,是我们扭曲的文化价值观念,只有每个人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重塑水乃生命之源的价值观,治水才能确保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