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国昌,男,65岁,三界镇西后村保洁员。
上午8点,当我们到达三界镇西后村时,陈国昌正在打捞池塘里的菜叶。陈国昌说,西后村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做咸菜的习惯,现在正值菜叶的晾晒季节,来池塘里洗菜的人特别多,池塘里的菜叶自然也多了起来,池塘垃圾的打捞工作,也由以前的一天一次,改成了早中晚三次。
池塘很大,身材瘦小的陈国昌只有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将漂浮得比较远的菜叶划到池塘边,再打捞上岸。有些连竹竿都伸不到的地方,陈国昌也有着自己的经验之谈:“捞不到就等会儿再来,池塘的水在流动的,等会儿菜叶就会漂回来了。
陈国昌当上三界镇西后村的保洁员有7年了,因常年的风吹日晒,皮肤也变得黝黑,让65岁的他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除了要打扫全村4公里长的道路之外,陈国昌还要负责3只公共厕所的保洁,以及路面垃圾桶垃圾清运和4只垃圾房的清理工作。
因地势原因,西后村的主干道有好几个上坡、下坡。其中有一个上坡路程长不说,还特别的陡,陈国昌却每天要推着一整车的垃圾上下好几趟。推着满满的一车垃圾,陈国昌走路也明显慢了很多,当记者问他垃圾车是不是很重时,陈国昌憨厚地笑道:“天天都这样走,习惯了。真的拉不动就先卸下来一点,等会再回头拉上去。”陈国昌告诉记者,西后村的主干道上过往车辆较多,时常有饮料瓶、塑料袋、纸巾等垃圾扔在路上,遇到刮风下雨天气,路面上还会有很多的树枝树叶,这都给打扫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为此,除了早上做清扫工作之外,下午、傍晚他还会时不时地出门巡查。
在巡查时,陈国昌会带上独家手工缝制的一个蛇皮袋,记者看到这个蛇皮袋被洗的很干净,一边的口上缝制一根长长的布条。陈国昌告诉记者,经过早上的大清扫,巡查时垃圾就没那么多了,只要随手捡一捡就好,随身带一个蛇皮袋,装满后再倒到垃圾房里面,可以省力不少。“本来是一手拿蛇皮袋一手捡垃圾的,经常要直起弯腰,腰就有点受不了,老太婆就想出来在蛇皮袋上缝一个布条,让我系在腰上。”就是这一条小小的布条,让陈国昌在省力的同时,还节省了不少的时间。陈国昌说,7年的保洁经验,让他在如何更快更有效做好清洁工作方面,有了自己的独门技能。
跟随着陈国昌打扫,我们发现在每个垃圾房和每个公共厕所,他都放着一把旧扫帚。原来,在垃圾车清运完垃圾房之后,总会有一些垃圾掉落在附近,为了保持村里清洁的环境面貌,陈国昌总会在垃圾车走后,清理那些掉落的垃圾,再将它们扫进垃圾房内,偶然看见有些村民将垃圾扔在垃圾房门口,陈国昌也会习惯性地拿起扫把,把垃圾扫进垃圾房。就算是夏天垃圾房内垃圾腐烂发臭,异味刺鼻,满头都是乱飞的苍蝇,陈国昌也依旧仔细清扫,给村民们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清洁垃圾房一丝不苟,清理起公共厕所来,陈国昌更是仔细。村民们告诉记者,村里3个公共厕所的干净程度堪比市区的公厕,就算是过年过节,使用的人多了,也还是干净的,而这一切都是陈国昌的功劳。清理公共厕所时,除了用水冲、用拖把拖之外,陈国昌还自己出钱买了清洁球,用来清理一些卫生死角以及墙上的一些砖缝。这一系列的清洁过程,陈国昌都是徒手进行的,并没有戴手套。“手套戴着干活不利索,光着手不仅动作快,而且擦起来还干净,手脏了洗一洗就好了。”
7年来,陈国昌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做好保洁工作。不论工资多少,他都欣然接受,从来不提任何额外要求,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近几年,三界镇西后村的环境卫生不仅获得了村民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西后村也先后荣获嵊州市卫生村、绍兴市卫生村、浙江省卫生村等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陈国昌的辛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