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锦
曲折人生
正是石榴上市季节,好客的主人早早准备了一大盆石榴招待我们。大如拳头的果实拿在手里,沿着裂口处轻轻一用力,石榴一分为二,晶莹饱满的籽儿散落在桌子上,如铺了一桌的红玛瑙。
回忆,便也如这些迸裂而出的石榴籽,一点一点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生不易。跌倒爬起,坎坷不平。沈福锦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
简短的两句话,却蕴含了几十年人生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
三界镇福源村,沈福锦的老家。早在三界中学读书时,他就是学生会主席,后来又因品学兼优被保送至杭州船舶学校。毕业后留校,并被借调到杭州市委群文办,分管青年工作。1968年至1970年,连续三年的浙江省“五四”青年大会,都由沈福锦主持。1968年2月,他还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鼓励。
少年得志,可谓志得意满。人生之路刚刚起步,正是顺风顺水。他鲜衣怒马,在一帆风顺中闲庭信步,尽情享受着触手可及的成功。对这个年轻人来说,接下去的岁月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吧,不出意外的话,他想一步一步从容走向更高的仕途理想。
但命运却仿佛要跟他开个玩笑。一个拐角等在不远处。当时老家三界有个砖窑厂缺煤,负责人辗转托人找到沈福锦,再三恳求他帮忙弄煤。不忍拂了老乡的希望,沈福锦就托了关系,带了他们到山东枣庄,联系好煤矿,又落实好车皮,把1000吨共20个车皮的煤炭运回三界。濒临倒闭的窑厂被救活了,但沈福锦却因“投机倒把”的名义闲了职。
一条本应该铺满鲜花的路一夜之间荆棘密布。怎么办?赋闲在家,父母已老,孩子尚小,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指望着他。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委不委屈,就得打点精神找事情做。南下广东,北上山东、北京,西走兰州,他走南闯北,只要有路的地方,就走。其间,他还回老家三界创办嵊县电视机厂,与上海无线电18厂、35厂联营,短时间试产成功“迴龙牌”“祝福牌”14寸黑白电视机,一年多时间总产量过万台,畅销江南、华南、西南等地,1985年初的《绍兴日报》还以显著位置刊登“嵊县电视机厂生产的‘迴龙牌’电视机填补了绍兴地方电子行业空白”的消息,引起轰动。企业还带出了一批后来在嵊州崭露头角的企业界人士和营销精英。
1988年,杭州上城区一家百货商店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上城区有意将此作为商业企业改制的一个试点,进行公开招租。已是浙江省能源材料开发公司杭州经营部经理的沈福锦动心了。他公平竞争,力克群雄,终于获得这家百货商店的经营权。
但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这家店有11个退休职工,还有6名在职员工,按照承包合同,这些人的工资都需要沈福锦支付。他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扑在店里,并转变经营方式,把等顾客上门的零售为主,转为送货上门的批发业务为主。当时的商业圈内,国营、集体企业居多,服务方式都还停留在“铁饭碗”上,主动式的服务,鲜有人愿意做。这给了沈福锦一个机会。他到当时的华侨饭店、花港饭店、大华饭店、仁和饭店、杭州大厦等大中酒店联系业务,包揽下这些酒店宾馆的卫生纸、牙膏等日用品、生活用品的供货,并送货上门。很快,商店获得了杭城许多酒店的业务,两年之后,扭亏为盈。
1991年,沈福锦将商店更名为勇进百货商店,老店新开,并招收了9名新员工,这些员工上岗的第一个星期,就是学骑自行车、三轮车,女职工也如此。沈福锦和员工一道骑着三轮车到处送货,一次从艮山门外拉一车日化用品回店,近千斤的重量足足拉得他精疲力尽。但日益增长的营业额,让他和员工都越干越有劲头。考虑到饭店、酒店的化妆品需求量很大,当时的化妆品品牌也就那么几个,沈福锦干脆直接从厂家进货,然后以批发价供应给酒店。实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酒店行业的信任。勇进百货商店也成为与解百、杭百等大商场齐名的杭城百货业品牌店, 1991年,还获得了杭州商业圈化妆品销售前十名。
回顾这段经历,沈福锦的总结是勤奋、诚信。这也成为他后来做任何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