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河长制”,强化水环境治理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会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哲君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调,要在巩固治水成效的同时,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社会治水合力,推动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推动“两美”嵊州建设作出贡献。市领导杨建根、夏春燕、俞忠毅、张科卿在嵊州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河长制”不是冠名制,是实实在在的“责任田”,要加快建章立制,促进“河长制”体系化。落实“河长制”,要做到五个到位:思想认识要到位,“河长制”是治水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好;责任落实要到位,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日常监督管理,协调推进综合治理,协调监督日常保洁和维护、养护等工作;制度执行要到位,各级“河长”的巡查要有时间要求;考核问责要到位,“河长制”考核问责要动真格、敢碰硬;执法监管要到位,坚持综合执法,推进水环境网格化监管。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全市1017条河道全部落实了“河长”,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受部分领导责任缺失、河道调查摸底不够深入和相关机制未落实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部分河流水质断面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反弹。
电视电话会议后,孙哲君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指出,“河长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工作推进中要注重抓牢重点、把握关键,努力实现全市“河长制”管理常态化,使全市主要河道达到“五无”标准,实现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河道环境显著改善。要达到这样的治水目的,就必须实现“河长制”管理范围全覆盖和管理机制全覆盖,明确落实各河道“河长”、联系部门及责任主体的相关职责,按照“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推动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建设“两美”嵊州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