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茶场职工安居梦
编者按:今年我市确定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额和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提振发展信心、优化服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今起本网推出“聚焦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系列报道,介绍项目情况,敬请关注。
马玉龙 摄
项目概况: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44982平方米,总安置用户248户。目前一期已完成主体结顶和部分外墙装修,二期基本完成基础施工。预计2015年底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并启动三期建设。2016年底全面完工并交房。
这几天,在茶场新村(三界)集中居住区的工地里,工人们正在为项目的第二期工程紧张忙碌着。负责项目施工的浙江亿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赵晓园说,在质量上,他们以建设城市小区的标准来建设这片集中居住区,努力向住户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不了多久,三界茶场的职工就可以搬出危房,喜迁新居。三界茶场是一个创建于1937年的国有农垦企业,有7个分场,4个茶叶初制加工厂,1个精制茶厂。职工中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宁波、新昌、嵊州城关等地的知青以及南山水库、丰潭水库的移民。2001年茶场实行“一次承包、耕至退休、三费(生活费、生产费和社会统筹费)自理”的经营体制,按在职人均对茶山进行资源安置,职工收入普遍偏低。
“当时茶场基础设施差,5个茶厂,方圆10公里,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不畅,环境‘脏、乱、差’。”三界镇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龚泽民告诉记者,茶场职工都住集体宿舍,住房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平房,户均面积30—40平方米,连基本的卫生配套设施都没有,加上房子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危害住户的安全。
市委、市政府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把国有农场的危旧房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国有林场、茶场改革领导小组,并在全面调查现有职工住房,多次与职工座谈、赴外地考察取经后,根据茶场实际,确定建设嵊州市茶场新村(三界)集中居住区项目。
由于嵊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邻茶场,供水、供电、排污及绿化、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加上改造后的新104国道穿过茶场,使茶场的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茶场还因土地被征用或租赁获取了一定资金,这为危旧房改造准备了经济基础。
茶场新村(三界)集中居住区项目参照农民建房的有关规定,在危旧房拆迁后,采取集资统一建造的方式,根据家庭人数等情况,按住房建设标准,由茶场负责统一进行土地平整、图纸设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改造,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个园区的形象,使茶场建设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同步,同时还能做到节约集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