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城兴业惠民之本
刚刚召开的全市“河长”大会,就我市“五水共治”工作进行了再一次动员和部署,提出要确保我市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市验收,全力争取大禹鼎。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不仅是上级下达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立城兴业惠民之本。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五水共治”作为当前的“一号工程”,立即研究制定具体贯彻举措加以落实。
治水是立城之本。我市水系发达,长乐江、新昌江、黄泽江、澄潭江等大的河流在我市交汇,境内还有1017条大大小小河道,山清水秀一直以来是我们的招牌。“水兴则市兴,水美则市美”,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弘扬水文化,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加快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和优美生态的山水旅游城市。
治水是兴业之本。我市地域空间不大,环境容量有限,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尽管这些年我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当前我市产业结构中,“三高一低”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有相当分量,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治水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们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加快解决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治水是惠民之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群众需求,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城乡面貌进一步优化,但水质污染、黑臭河反复等情况仍比较突出。对此我们要积极顺应群众呼声,切实解决民生诉求,把治水作为惠民利民的根本之策,下更大力气推进,努力让群众拥有更美的水环境,得到更多的获得感。
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是新常态下推进嵊州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的重要抓手,是老百姓对美丽嵊州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今年是治水工作的巩固年、关键年、深化年和冲刺年,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再打一场治水攻坚战,让青山更青,绿水长流,产业发展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