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梦就追
当兵入伍,军营生活收拢起少年的一曲狂想,将血性男儿的追求锤炼成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正良有幸认识了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执行主编周志高,才有了关于书法概念的启蒙。1978年,他从部队转业,周志高老师还专门给西泠印社写了工作推荐信。
转业的工作单位最后由部队安排到了杭钢,王正良工作之余,就是练习书法。1979年初,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篆刻研究生班,刚转业不久的他闻讯后赶去报考。当时该班的导师有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章祖安等,负责招生的老师问王正良:“想跟随哪个导师?”王正良说:“自古只有老师挑学生,哪有学生挑老师的?”于是该老师又问:“你想学哪一路?”王正良的回答是“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结果他连报名也没报进去,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个学生对书法不懂”。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同样是在1979年,浙江省展览馆举办首届书法培训班,主讲老师有姜东舒、朱关田、李伏雨等,也就是这次培训,让王正良产生了对书法艺术追求的欲望。
提起王正良的恩师——姜东舒老先生,王正良感叹:“恩若再生。”这一年,王正良拜入姜老先生门下,得名师指点,他进步神速一日千里,更加如饥似渴地研习书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理念与技能。他笑说,“若之前算是‘登堂’,至此才算是‘入室’了。”
“似我者死,非我者生。”姜老先生告诉王正良,字不一定要学老师,运笔动作需要学习,才能把自己的激情在节奏上表现出来。
拜姜东舒先生为师,受其悉心培养,王正良苦临历代名碑法帖,并得到启功、沙孟海、朱关田等先生的指教点拨,书艺日臻,多次在全国专业比赛中拔得头筹,如首届青年钢笔书法大赛、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和首届兰花杯全国钢笔书法精英擂台赛的最高奖等。
中年寻求自我
从当兵退伍后分配到杭钢,王正良从宣传干事干起,还相继担任了杭钢炼铁分厂党委书记、浙江青年报社总编辑、浙江省团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对硬笔书法的追求。
不知道是不是秉承了书圣先贤的遗风,在他41岁时,由政界转入书法界,先后任《中国钢笔书法》总编,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专业从事书法。
“多年来,自己一直埋头于工作,无论是组织全国性硬笔书法大赛还是编辑《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既然自己参与了就要组织好、编辑好。”王正良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浙江团省委的组织安排下,他开始参与创办成立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和《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1988年,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更名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迄今该协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被当今硬笔书法界称为“国赛”的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而这些不收费、不经营、不赢利的大赛可以说培育了一批批硬笔书法爱好者。
而王正良的书法作品更是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香港汉荣书局、日本书道院和国内外众多企业家、收藏家、爱好者收藏。王正良说:“搞艺术须感情投入,置身于内容情节之中,置身于过程情趣之中。”他赢得了全国硬笔书法界的信任和爱戴,同行说他既有法艺超人的威信,又有一种人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