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六大硬仗” 推进“五水共治”
连日来,市“五水共治”督查组工作人员分头在全市各地开展督查。督查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县市,我们加强了‘清三河’的督查,一个星期来,我都忙得没空坐下来。”
今年来,我市“五水共治”工作以开展“清三河”达标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健全落实各级“河长制”,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截污纳管建设、水质断面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化“三河”整治等“六大硬仗”。
在去年整治“三河”的基础上,今年初,我市共摸排出需深化治理的臭河6条、垃圾河12条,总长度62.3公里。从3月份起,各乡镇(街道)深入开展深化“三河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小沟小坑小渠整治,全面提升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治理质量。
市领导身先士卒,对河道进行督查。市委书记孙哲君对曹娥江“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市委副书记杨建根对澄潭江等河道的“清三河”情况进行了暗访……
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各级“河长”也忙了起来,市级河长半月一巡查,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级河长一日一巡查,一发现问题,就通知相关人员,马上清除垃圾。各河道的保洁员也忙了起来,整天奔波在江边,看到河道内或河岸边有垃圾就马上清理掉。
各乡镇(街道)也在深化“河长制”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措施。甘霖镇建立了河道保洁专题微信群,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在微信上,整改完成后也发微信,实行动态监督。北漳镇专门设计镇、村级河长巡查记录本,并对河长开展规范化记录进行了培训。
“五水共治”,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为此,各乡镇(街道)认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贵门乡由分管领导抓布置,驻村干部抓落实,纪委书记抓督查,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排名,并进行奖惩,把考核落到实处。下王镇以PPT的形式对河道及村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曝光,对环境卫生较差的现象还在镇公示栏进行公示,对完成整改的张贴前后对比图片,整改效果一目了然。
为减少工业污染,我市有关部门重抓沿河、涉河“低小散”行业整治。目前已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20家。为减少农业污染,我市重抓畜禽养殖整治,将全面关停200头以下5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1824家,并对存留的428家养猪场进行污染治理。截至目前,960家养猪场已签订关停协议,527家已关停;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治理已完成192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82%;340家已整治完毕的养殖场通过达标验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8%。
在截污纳管方面,甘霖、长乐、三界的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将于7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11月底前建成运行。全市216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以市治水办牵头的督查考核组每月对各乡镇(街道)开展检查考核并排名,督促各地进一步深化完善“河长制”,健全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确保“清三河”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市人大开展了“人大代表监督已治理的河”活动,市政协开展了“万里江河四季访”民主监督活动,对治水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治水氛围,助推了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我市境内各河道的水质明显好转。今年二季度,全市36条市级河道的65个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6个,Ⅱ类水质断面34个,Ⅲ类水质断面23个,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6.9%,比去年同期上升7.8个百分点。
市治水办常务副主任王均灿说,“‘打好攻坚战、誓夺大禹鼎’是我们今年的硬任务。为此,市治水办正在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在9月底前完成‘清三河’达标县市创建任务,争取提前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