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制作设备
工艺繁琐失败无数磨“利剑”
开发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新项目,时间跨越久,工序繁杂,处方研究、工艺研究、质量研究、注册申报等工作一项都不能少,特别是在药物申报上,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其中报送临床前研究资料就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型选择、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等,而这些内容,都是在做完大量的工作后,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得出的结论。
“失败一次就重来一次,研究院的同事们将心血花费在了这个项目上,都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严立勇说,开发这个项目,最大的困难有三种。第一种是处方涉及到大量的辅药,要在药用的成分上进行反复多次研究。第二种是药片无法成形,容易“散架”。第三种则是药物的辅药容易变质,为此对制药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为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进行反复研究、推敲外,昂利康采用了国内少有的“干法制粒”,这种工艺手法在制粒技术上是一大战略创新,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该法靠压缩力使分子间产生结合力,其制备方法有压片法和滚压法。干法制粒压片法常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方法简单,省工省时。而“湿法制粒”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粘合剂,靠粘合剂的桥架或黏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它包括挤压制粒、转动制粒、流化制粒和搅拌制粒等。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考虑到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在“湿法制粒”过程中,容易导致辅药的变质,而“干法制粒”工艺要求高,这更加考验了研究人员的对该项目的“技艺”。
当记者问起,为何不采用胶囊的制药手法来替代药片时,严立勇解释说,在外行人看来,也许胶囊只是简单地将药粉或者颗粒包裹于胶囊中即可,但是从真正的操作来说,胶囊的制药要求远远比药片要高得多,而且成本也大,再加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不稳定性,无论是温度、湿度、纯度等条件来说,胶囊不适合该药物的生产,而且国家对药物的制作要求也有相当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