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美丽乡村——八宿屋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5年09月10日16:39:00 

  八宿屋嵊州市里南乡八宿屋村位于嵊州市西南方偏远山区,距市区30公里,离新昌、东阳各10公里,相传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住了八宿而得名,是个人杰地灵、民风质朴的山区村。村域总面积6.41平方公里,由原八宿屋、相家岭、芦溪3个三个自然村于2008年合并组成,现有人口1218人,418户,共有党员44人,全村主产茶叶、毛竹。拥有茶园1146亩,林地7012亩,另有丝织加工40多户,织机320台。曾荣获嵊州市文明村、嵊州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嵊州市卫生村、嵊州市民兵连部建设先进单位。 八宿屋村寻古意陈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前人轻描淡写的词句,寥寥几笔,经时光捎寄到今天,仍是一份令人玩味不尽的厚礼。不知是天光山色无意中应了词的意境还是我们本就意欲披了这身烟雨去寻访一份古意。

  
一山雾霭,山青水秀烟雨斜。

  

驱车沿着青山的绉褶逶迤而入,我们要去嵊州和东阳交界的地方寻访一个叫八宿屋的小山村。初夏的温度暖暖地烘着心怀,微雨轻吻着脸靥,像细嫩的小手不经意地拂过肌肤,心上就觉到了几分柔软和熨贴。缱绻的、幽香的、丝丝屡屡的大山的气息浸入呼吸,淡淡的宁静蕴籍在和风细雨里,仿佛给身心披上了一件淡青色的缁衣。

  

其实有些风景并不遥远,有些景象能使岁月浓缩在眼前。

  这是藏在大山深处一个古旧的小山村,黑瓦土墙的民居斑驳沧桑,几处粉壁夹杂在浑黄的土墙间显得突兀而鲜亮,树木荫翳间偶尔露出断壁残垣的一角,焦黑的椽柱显出被火焚烧后的颓败。几座院落的山墙上还依稀残留着“抓革命、促生产”等锈迹斑斑的标语。这个依山而居的小村落,虽然苍老却绝不委琐,看不到随意搭建、低矮阴郁的小屋,那一座座典型的江南风格的院落显得层叠有序,对称的厢房,高耸的山墙还保留着明清建筑的归整和讲究,虽地处山野仍隐隐地透着一种端庄、大气;不规则的石块垒起的墙体使几处老宅挺立百年风雨而依然妖娆。走进村庄,一块块青石铺就的巷道有着和山村不相称的“贵气”,仿佛使人置身于哪个古都的街头,曾经的繁华喧嚣深深浅浅地刻在了石头上。每一条路口还有一道条石筑起的高高的门槛。我正纳闷间,同行的朋友告之:这是旧时村人筑在路口用来镇妖辟邪守护村庄的石门槛。这一道道被磨损得嶙峋沧桑的石门槛,不知道为这个村庄挡过多少了风雨。它忠诚地庇佑着村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了山民聚居生活的一道护身符,成了见证乡村古老风俗的一件信物。星移斗转,如今的石门槛、石墙、石台阶都已青苔衍生、杂草葳蕤了。不由得使人感叹:原来“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那份幽清还连接着光阴的故事。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村巷寂寂。那一扇扇洞开的幽深的窗户,那些蒙了灰尘的旧陶罐、旧农具,那些朴拙简洁的板壁门楣,每每瞥见,不敢与其对视,陡生出仰望和畏惧的心理;恍若其背后,隐藏着光阴的隧道之门,里面潜伏着不可触及的灵魂,有前世的因缘静立在那里。绕过几堵塌圮的土墙,同行的朋友指着一座院落说:“喏,这就是八宿屋的出典,当年朱元璋就是在这里借宿了八宿。”我连忙走了过去,只见一座土木结构的老宅,山墙高耸,透着几分雄伟,外墙已经过粉刷修葺,院内板壁朽蚀、庭柱斑驳。木质的窗框、屋栋简朴陈旧,镌刻着悠长的岁月。鳞状的灰黑色屋顶,被雨浇湿的檐头上,有几茎被雨水洗得青碧的瓦楞草在舞蹈,荡出了岁月长长的喟叹。眼看着这些将要坍塌的墙头却这样无限地长出青葱之草,这般分明地一边老去,一边明媚着,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连接起了光阴的两端。就在这份触目惊心的苍老和翠绿之下,那些飘荡在青山绿水间,流传于村夫野老中的传说如烟扑面、历历而来,翩跹而至。……相传,当年朱元璋起兵打天下,到处招募贤人志士,跋山涉水来到嵊县境地。一日,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大将胡大海在苍岩小江桥畔发现一只硕大的草鞋,心想此地必定有异人出现,便循着溪流一路寻访到这个山村。果然见到了一位雄奇魁伟的壮士,就是后来著名的大将常遇春。朱元璋一见便兴奋异常,力邀常遇春一同出山,共闯天下。但是常遇春是个有名的孝子,他以老母在不远行为由,拒绝了朱元璋劝说。他的母亲知道后为断儿子的后顾之忧,毅然焚身自绝。后来常遇春跟着朱元璋果然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朱元璋得天下后,村民为了纪念他在此留宿的八夜,把村名改为八宿屋村。就这样,一个深山冷岙的山村就此沾上了一脉“皇气”,千百年来喋喋不休的民间怀想使这块地域染上了迷离媚惑的色彩。当然,这仅仅是一则传说,谁也无法考证它的真伪。我想,眼前这座旧宅或许是当年朱元璋借宿过的旧址,却断然不会象朋友所说的,就是朱元璋曾住过的那间房子。但我宁愿相信传说是真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朴的书页一旦掀起便诗情画意陡起,有了这么一个凭吊追怀的地方,你看,那檐下竹竿上晾着的衣衫,破脸盆里种着的碧绿的小葱,那把放在门口的支离的破竹椅,仿佛也在刹那间灵韵横飞,灿烂无比起来。就连那堆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柴,仿佛也成了当年樵夫常遇春的“手笔”了。

  相传当年朱元璋就在这借宿了八宿

  就这么冥想着沿阶走上村背后,一棵林梢中倏忽间惊起几只长尾巴的山雀,扑啦啦地掠过层层屋脊投向那茫茫深林。灰黑的屋脊上,一只小花猫正从一处院落跳到另一处院落,发出一种轻捷的、诡谲的踏瓦声。风和雨仍是那么的轻,眼前的一切是一幅碧色潋滟的图景;雾有些微的浓,氤氲流泻,沟壑里、山脊上、田野里、影影绰绰地成黛色一片。有植物的气味清澄、苍翠,在我身上穿透、蔓延,一丝一丝地渗入肌肤;植物的汁液在我身上流走、融合。登高临远,听着远方万畴松涛、咽咽流水,思绪在静谧中飘飞,胸中一片澄明。这么一块灵山秀水,难怪朱元璋能访得常遇春这样的盖世英才。但转而想想:如果常遇春当年坚守这片山水,做个籍籍无名的樵夫,虽成就不了一世功名,却断然不至于英年早逝。……当然,尘事如雨如风,人总是在进与退、取和舍之间难得平衡。就如我辈俗人,总是难以摈弃世俗繁华却又向往淡泊清逸。只能偶尔去清幽之地走一走,看一看;算是一种搁置和停靠,算是内心的一次回归和灵魂的一种抚摸。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那么,且让我在这树木叠翠、烟岚明灭的青山绿水间;在这老屋河埠、碧池清涧、青石小路、淳朴而有韵味的古村间做一次短暂的皈依吧。

 

  据醉美里南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冬天吃这三种根菜、两种水果最养生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8项惠民措施便利办证出行
我国印发《企业年金办法》
各地1月31日晚可观赏到月全食
多部委密集部署新年工作
葛慧君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主席
车俊、袁家军:确保正常生产生活
国际要闻
韩国医院大火恐由电路问题引发
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王子获释
捷克现任总统拒做房间里“摆设”
朝告全民族书:推动北南关系发展
巴拒将耶路撒冷排除在巴以和谈外
菲或永久性禁止向科威特输出女佣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