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研究版型
在第二届寻找“最强技工”制版操作技能竞赛中,来自浙江达成凯悦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的周凤祥,以2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获得了一等奖。
比赛过程中,70后的周凤祥浑身散发着淡定的气场,每一次测量,每一次计算,每一次下笔画线条,都不紧不慢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进行着,当别的选手纷纷上交作品时,他像没事似的,仍仔细画着图,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我知道自己肯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把数据算正确,把线条画好,才是关键。”接受采访时,周凤祥仍然是那种淡淡的语气,他把比赛当成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至于是否能拿一等奖,并没有想那么多。
小时候,周凤祥经常看姐姐踩缝纫机,对服装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读书时毅然选择了设计制版这个专业,“20多年前这个专业很少,男人做服装更是少之又少。”周凤祥说,对一名合格的制版工来说,经验的积累和长期的学习必不可少,从学校出来后,他一步一步从车位工到小样工再慢慢到制版工,但凡做衣中要接触的每一行,他几乎都要学一学做一做,像海绵一样学习研究制版技术,逐渐练就了一手绝活。
对制版,周凤祥确实有着近乎痴迷的执著。平时一有时间,他就把一件件样衣“化整为零”拆分,前片、后片、衣领、袖子,像研究艺术品一样细细琢磨不同风格的版型优势,与相同款式衣服反复作对比。
“如果说设计师是一件衣服的灵魂,制版工就是这件衣服的骨骼。”周凤祥说,设计师设计的是平面图形,而制版师需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对尺寸的精确把握和计算,把设计稿变成立体的衣服。
积累了20多年的制版经验,周凤祥在平时制图中,已很少需要用到橡皮擦了,赛场上也如此,基本一笔到位。周凤祥说,现在制版工很多都采用电脑制图,手工制图已比较少。
除了经验的积累,不断学习也是周凤祥快速成长的秘诀之一。就算现在已在管理层,他还是经常外出学习,公司里组织的学习活动,他更是一次不落,平时也会用微信和外地的一些制版师沟通,“制版这块温州比较好,我就加了那边制版师的微信群,平时经常跟他们一起分享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