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教育场景
在课堂教育中生根发芽
除了这些常态、显性的工作以外,学校极为重视教师课堂上的德育内容。因为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
学校一直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色,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情感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安全教育、特殊学生的关爱等是每周教师会议、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内容;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质量反馈,要求教师注重德育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备课笔记检查,则要求教师有情感目标的内容,等等。多年的坚持与导向,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很明确,思想教育不仅是行政和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家庭教育助推德育工作
学校与教师所做的,似乎躲在理想的王国里,要达到现实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认为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山区、农村的家庭教育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实际,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七年级新生家长会与1—2次九年级毕业生家长会,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家校沟通,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平时对特殊学生和突发事件,学校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到期初和期末,学校指定内容和具体要求,组织教师进行统一家访。
有几个学生来自雅璜乡小船坞自然村,地处较为偏远,除了狭窄、陡峭而急弯的公路外,有一段是坑洼的泥路,但这依然无法挡住家访教师的脚步。几位教师向家长汇报了学生一学期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根据家访专题会议的要求,宣传学校规章制度、新的招生政策,要求家长明确并予以配合,希望家长监督孩子假期的学习、娱乐、交友等。交谈中,教师就正确评价孩子、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孩子青春期生理心理等问题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成才观与教育观。
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这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家长正确的教育观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佐证,更是有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理想状态走向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学生走出校门接触与融入社会,有人招呼他们“走一条微微倾斜的道路”时,家长是最后的一道城门。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石璜镇中学从基础的规范教育入手,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为扶手,充分借助家庭教育的助力,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并已初见成效。学校将一如既往,以德育为重,以育人为本,为构建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和谐校园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