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1日11版)
仲秋月夜,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赵马村文化礼堂正在举办“我要上村晚”文艺晚会,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妇女给观众分发矿泉水,维持秩序。这些妇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村嫂”志愿者。“村嫂”志愿者已遍布嵊州乡镇,以女干部、女党员、女村民组长为骨干,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体的96支“村嫂”志愿服务队,在册者已有2800多人,约占全市农村留守妇女的10%。
“村嫂”志愿者发端于嵊州偏远山区下王镇。该镇地处曹娥江上游,两条支流穿过全镇2/3以上村庄。江面垃圾漂,全从岸上来,光靠几个保洁员,根本不顶事。镇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嫂成为留守在家的主力。下王镇宣传委员张波琢磨:何不调动村嫂的力量,激发她们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活力。2014年初,嵊州市第一支“村嫂”志愿服务队在下王镇亮相。
“村嫂”志愿服务队组建后,农村妇女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性得到弘扬,她们的凡人善举,使乡亲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感动。一次,一位正在建房的下王镇上店村村民把废弃垃圾倒在门前的河道里,垃圾堆足足2米多高。“村嫂”童素珍看到后,一铲一铲地将垃圾装进垃圾桶。这位村民看到童素珍满身大汗的样子,羞愧不已,立即叫来两个小工,一起把垃圾清理完毕,从此这位村民再也没乱倒垃圾,而这家的女主人之后也加入了“村嫂”志愿者队伍。
眼下,“村嫂”志愿服务已拓展成“空巢老人望一望、残障人员帮一帮、留守儿童顾一顾、困难家庭助一助、不良言行管一管、邻里纠纷劝一劝、个人才艺亮一亮”等内容的7项日常性服务。三界镇南街村“村嫂”在“文化走亲”表演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文化礼堂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实现了共同推进、同步提升。嵊州市还涌现出贵门乡“村嫂”爱心洗衣房、通源乡“村嫂”爱心接力站、雅璜乡“村嫂”骑行送爱心等一批特色公益项目。
参加志愿服务,“村嫂”们的初衷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让“村嫂”们精彩转身,改变了以往锅碗瓢盆、照顾小家的传统形象,她们在奉献中提升自我,在行动中实现价值,成为服务大家的表率力量。
在嵊州农村,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以“邻里守望”为主题,以文体“村嫂”为骨干的村嫂志愿服务活动已走出村嫂群体,产生“以少数带动多数、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村落”的联动效应。为更好推进“村嫂”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运行,除以奖代补、表彰典型外,嵊州市将依托市级志愿服务体系,对村嫂志愿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全市统一平台发布心愿、认领心愿,村村之间实行“村嫂”互助、城乡之间实行公益联动;对“村嫂”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推动村嫂志愿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