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育有“花招” “剡溪”成为主会场
剡溪小学作为此次活动的主会场,在平时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中,就有着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
校长王孙君告诉记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他们除了有礼仪安全、羲之书法、科技探究、生活时事等基础性课程以外,更关键的还是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社团活动、特色主题等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努力打造着“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
“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以‘春约植物,绿意校园’为主题的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明白植绿增绿护绿的意义。”黄霄丽老师说,剡溪小学东邻花木交易市场,北邻中国玉兰之乡——下马村,加上学校配备的四季园、学农基地“种植园”等,这些特有的地理环境都为学校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
第一节课,她带领着学生们认识校园内的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花草草,并让学生们在校园中寻找课本中的植物,让学生们认识绿色植物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
“然后就是走进花木市场,走进下马村了。”黄霄丽说,他们学校的学生其实不少都来自于下马村,对木兰花等其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植物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木兰花带来的收入等等,却是一概不知。黄老师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了解植物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种植背后的辛苦,从而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
知绿课程结束后,增绿、护绿课程随即展开。比如,让学生们利用教室独有的墙面凹槽设计,开辟出植物角。四至六年级每班都在校园内认领一块种植基地,内容有蔬菜、树木的播种、浇水、拔草等等。通过实践,学生们熟悉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爱绿、护绿,让校园也更加春意盎然。
黄霄丽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学生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实践活动,捐了玉兰树、樱花树,桂花树等,有的还亲自来学校指导孩子种树,使孩子进一步了解种植知识,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眼下,剡溪小学又在着手开展《舌尖嵊州》校本课程的编写,争取通过这样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课本外的知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剡溪小学中灵动发展,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