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百姓生活
地道“村晚”传播正能量
办“村晚”当然要“村”得地道。看这10余场节目单,从快板到小品相声,内容除了家长里短,还有河道治理、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等。“村晚”演的每一个节目,虽然形式稍显粗陋,但都从大家关心的大小事情说起,让大家在欢笑中感悟一点道理,“村晚”更是成了村风民情的“净化器”。
“小笼包”是嵊州人的一项致富法宝。为了让其发扬光大,并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来自剡湖街道禹溪村的代表队便将《嵊州小笼包创业经》改编成音乐快板,以最早外出包小笼包子的专业村——禹溪村作为背景,将越剧的元素融入作品,全方位展现嵊州小笼包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灵性。
城南新区(三江街道)创编的越剧表演唱《绝配唱响人间爱》就是把夫妻间相互扶持的爱情故事精心编排成了节目。缸山村媳妇张冬英在丈夫患肾炎的十年期间悉心照料,默默挑起家庭的担子。2012年,瘦小的妻子又把一只肾捐给了丈夫,为丈夫、为小小的家,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在节目尾声,当演员把夫妻俩请上台时,舞台上顿时温情洋溢,温暖和谐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演员们的心田,也让台下观众的心凝聚在一起。
石舍村党支部书记任团结第二次出任他们村的“村晚总导演”,这一次他又带来了四个节目上“村晚”,“再次出马,还是第一次经历所带来的变化。”下王镇石舍村大约有800人,因为村距离市区较远,村民们大部分娱乐都是在牌桌上度过。但去年村里的“村晚”过后,乡亲们更加自信了,从忸怩到踊跃参与,八十多岁的老大爷能上台扭两下,小孩子也成了学校文艺骨干,大家伙聚一起排节目、练舞蹈,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使他们心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这一次再办“村晚”,大伙的热情也是出乎意料,无论是10岁孩童还是七旬老太,纷纷想来一展才艺。对于百姓的“村晚”,他这样总结:“乡亲们的智慧和才艺,以及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相信,这也是‘村晚’受到百姓热捧的原因。”
我市在对文化的追求,一直在路上,从未停过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让大家意犹未尽的“村晚”片段,高度凝练了具有乡村特色、文化的“村晚品牌”,大大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同时还提升了乡亲们的幸福指数,激发了群众“自主创办”的文化意识,展现了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