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惊慌失措,应冷静撤离选择滑坡两侧外围避灾
11月13日22时50分许,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截至昨日下午12时39分,38人确认死亡,1人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成也非常复杂,据统计,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65.5%,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907处,涉及全省700多个山区乡镇。
近期我市多雨水,在山区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加强防范显得十分重要。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山体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山体滑坡发生后的科学自救
(1)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2)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
(3)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专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应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其要领是: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预防与躲避
地质专家表示,首先要选择安全地带修建房屋,不要随意开挖坡脚,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其次是注意发现滑坡前兆,如山坡上出现裂缝、斜坡局部沉降、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泉水井水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声响等,当发现房屋及场院突然开裂,或斜坡出现裂缝,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异常情况,并及时撤离灾害危险区;三是及时躲避滑坡灾害。由于滑坡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滑坡较白天发生滑坡的损失更大。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坡面出现裂逢,坡脚隆起,泉水干枯或者突然变浑,动物惊恐等异常现象,是滑坡的前兆,人们应及时撤离。
同时,还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工作。对陡坡下及沟道附近的居民点、工程施工区域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要事先确定安全的避灾场所、撤离路线和责任人员,提前进行演练,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安全转移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