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虚岁的俞灿权,1977年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水利工作至今已有35年,一直负责下王镇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改造加固工作。在平日里,俞灿权除了要掌握原始资料,晚上还要加班统计资料,将全镇19个村的所有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烂熟于心。下王镇每个山塘水库库容多少、山塘水库的现况如何……这些数据,俞灿权张口就能说出,和资料一对,分毫不差;汛期到了,只要告诉他降雨量多少,俞灿权就能判断当地的山塘水库会不会有险情。
这个本事,说说简单,但是做到难。“很多知识,需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书上只是理论的东西。”俞灿权说,乡镇水利工作就是要转和聊。经常到山塘水库四周转一圈,实地查看;和村里的巡查人员一边“转”,一边“聊”平时的维护工作等。
而每年台风季,俞灿权要比平时更加忙碌,奔波在各山塘水库和河道边,指导检查防洪,除了忙碌,他更多的是担忧。“台风来了我最担心的是降雨量太大,水库内的积水没有及时排出,周边的房子和农田受威胁,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于是,每当台风来临前,他一定会对全镇的重点水利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据了解,下王镇共有6个水库,万方以上山塘18个,万方以下山塘百余个,因此,水利设施安全管理工作量大面广,既有保田治河、河道疏浚等河区水利特点;又有水库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山区水利特点,每个项目都是硬指标、硬任务,治理实非易事。
为此,俞灿权经常深入村居农户、田间地头,走遍了山区的沟沟岔岔,量遍了河区的河流池塘,为制定水利和水保工作规划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下王镇党委副书记竺杭军曾与俞灿权共事5年,他坦言俞灿权是活生生的“老黄牛”形象。“镇里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他提供技术指导,他的工作也特别忙,总是尽心尽职将工作做好,我们同事都觉得他像‘老黄牛’一样踏实肯干、勤勤恳恳。”竺杭军说。
工作勤恳的俞灿权不仅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还十分乐于对年轻干部授业解惑。尽管在水利方面可以说是专业人士,但他还不断吸收学习新的水利知识,同时他也特别注重对从事水利工作人员的培养,长期对堤坎、堤防管理人员、山塘水库巡查员等进行技术指导。
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而俞灿权仍然奋斗在工作一线,对此,俞灿权只是笑着说:“老百姓吃不消水害,我是水利员,总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告诉笔者,将来退休后,只要镇里还需要他,他身体也允许,就会一直把水利这项工作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