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安则心安,老有所养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20年前,村里人羡慕城市人有退休金,如今,面对养老,农村人也能底气十足地拿出自己的小本本。
11月4日中午,记者见到了在村里忙完上午事务的经济开发区谢慕村会计金银法,他微笑着说:“现在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真是惬意!”我们相信,这是金银法对当下生活发自内心的感受。
70岁的金银法是一位失土农民,他几年前就开始拿养老金了,而她老伴是企业退休职工,两个人的晚年生活确实没有后顾之忧。“医疗保障问题也基本不成问题。”金银法说,去年他老伴髋关节受伤做了置换手术,花了10多万元,医保报销之后,个人负担只需2万多元,“这点钱完全能负担得起。”
看一个地方老百姓生活状况,保障制度健不健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从事社保工作的市社保局副局长杨郁军告诉记者:“20年来,普通百姓深感我市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由3万多人扩大到现在近25万人,而没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市民,则都有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真正做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据了解,1995年,只有像锻压机床厂这样的国有以及二轻、供销社系统县以上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职工才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的统筹,全市只有300家左右企业、3万名职工符合这个条件。随着劳动法等法规的施行,我市养老保险政策不断扩面,2004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随后,又覆盖到原城镇非农户籍、已“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退伍军人等人员,到目前,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近25万人。
2008年,为把没有参与任何养老保险的农民纳入保障大网,我市出台政策,参保人员按规定参保缴费后到60周岁,即可按规定每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使养老保险的网络更大更广。
在关注“老有所养”的同时,“病有所医”也是保障的一大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医保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据市社保局副局长毛余庆介绍,1995年企业职工医保由各个企业自行负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医保则享受公费医疗。“不过,全市能享受医疗报销的人员总计不足4万人。” 2002年,全市医疗保险进行统筹,医保扩面工作也进一步扩大。2005年,旨在为全市57万农民织就一张健康保障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拉开了序幕,针对城镇非企业职工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同时进行。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一为城乡居民医保,目前,经过完善和发展,我市参保率达到了99.58%。
“病有所医”,在医疗费用得到保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改进, 20年来,我市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1年4月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关于嵊州新医院的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新医院建成后,将成为浙一医院嵊州分院。新医院由市政府和宋卫平等嵊籍企业家共同出资建设,选址在城南新区,概算总投入11.32亿元,占地面积190.5亩,总面积14.9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000张,是一家集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按照建设进度,新医院将于今年年底举行落成仪式。它的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市住院难问题,并使我市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卫生保健水平的提升,当然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撤县设市以来,我市医疗技术方面的成绩也很显著。2012年,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成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市中医院和妇保院通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在加强医院自身建设的同时,我市医疗机构还加强与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上级医院的合作,使我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名家名医的门诊治疗。
“平安健康”是人们生活幸福的保证,健康、有保障的生活,还需要在平安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幸福。从2009年—2014年,我市已连续6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区)”,并荣获平安鼎,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十年实现“零增长”,平安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和知晓率大幅上升,分别达到96.36%和89.4%,全市呈现了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经济秩序平稳、安全生产有序、公共安全有效保障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