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李康钗 出场地点:李氏粮食专业合作社
旁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汗水一身泥。这是农耕时代“种田佬”的形象写照。新世纪以来,一些“种田佬”转变为现代职业农民。他们利用机械化作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成了富裕的现代农民。
平畴田畈,鸡犬相闻,稻谷飘香,若是久居城里的人来到李康钗的合作社,一定会被眼前的田园气息所打动。眼前是一望无际黄地毯一样的稻田,身边是悠闲觅食的鸡鸭鹅……
李康钗今年57岁,长乐镇联塘村人,嵊州市李氏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目前,李氏粮食专业合作社有476亩稻田,其中单季稻276亩,联晚稻200亩;有收割机1台,履带式拖拉机1台,大小拖拉机各2台,烘干机2台。
李康钗是从1990年开始承包10亩田地种植水稻和蚕桑的。那时,夫妻俩起早摸黑,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没有一点机械化,种田靠双手,割稻靠双手,施肥除虫害更是靠双手。”李康钗说,那时年轻,拼的是体力,赚的是一点辛苦钱。那时候,农民种田总还是遵循传统,改变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而全年一亩田纯收入也不会超过上千元。
后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李康钗逐渐扩大种植面积,并套种水稻,到2008年,种植单季稻800多亩,双季稻500多亩,技术上也比较成熟,引进了金早47号等优良品种,并带动了周边几十户农户进行种植,打开一条本地农民劳动致富的新路子。与此同时,李康钗的身份从传统农民转向了职业农民,李氏粮食专业合作社也实行了机械作业。机械插秧、机器收割、机械灭虫等全程机械作业,并采用轻型栽培技术,引进新、优、高产品种,实行规模化经营。2009年合作社800多亩单季稻成为嵊州市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合作社的50亩杂交稻“甬优9号”,60亩晚稻“秀水09”以及50亩糯稻“9714”,收割的稻谷全由种子公司回收。这两年,因年岁渐长,李康钗减少了种植亩数。
科学种田,机械作业,让李康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10年,李康钗家里造起了一幢三层楼,2个女儿也分别找了一份好工作,大女儿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小女儿在湖北一家医药公司工作,日子过得既富足又舒坦。
和李康钗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身为现代职业农民。像三界镇蒋镇的现代新有机农业园,实现了观光、生产一体化,共发展入会家庭1.2万余户,日供蔬菜2.4万斤。甘霖镇施家岙村的绿城现代农业园里,每走进一个温室都会颠覆你对于种植业原有的印象。除了丰富的果蔬,还有各类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和设备,自动卷帘系统,进口滴箭系统,基质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控温等等。
近年来,我市突出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通过新技术、现代化以及规模化手段来提升农业水平,努力解决“毛细血管”不发达、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切实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轻轻松松种田,轻轻松松赚钱,现代职业农民改变的不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现代职业农民已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