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昨天的上午,我市连续出现大雾天。昨天一早,上班走出家门时,发现目之所及都是白茫茫一片,即使是近在咫尺的物体,也只能看个大概,至于稍远些的,则早就隐身在大雾中了。
“我们在哪?仙境还是地狱?”微信朋友圈里,不断有人发上雾景图。大家说,如果是雾,那就是仙境,如果是霾,那就是地狱。
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雾还是霾?昨天,记者到气象台采访,气象专家肯定地说:这两天都是雾,不是霾!
橙色预警,昨大雾能见度小于200米
昨天早上5点13分,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目前我市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大雾,预计大雾仍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与前天相比较,昨天的雾更大一些。前天发布的是大雾黄色预警,能见度小于500米,到上午9点左右,大雾开始慢慢消散,天空清晰起来,可见太阳。但昨天的雾,能见度小于200米,到上午10点,大雾依然没有消散的迹象,直到中午11点半左右,阳光刺破雾罩,大雾才一点点淡了,露出湛蓝的天空。
对这次大雾天,气象专家解释,江南地区秋冬季节出现大雾是很正常的事,每年总会有几次。今年11月以来,我市已发布4次大雾黄色预警,其中11月1次,12月3次,这个月及明年1~2月份,大雾天还会继续出现。
至于原因,气象专家也作了分析,一方面是前几天刚下过雨,近地面空气湿度很高,另一方面,温度刚好处于雾点附近,再加上这几天天气静稳,无风,我市就出现了成片的大雾区。不过今明两天有雨,大雾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了。
是雾不是霾 市民不用太担心
是雾还是霾?对市民来说,要将雾和霾分开,确实是一门技术活。不过气象专家已经帮我们鉴别好了:这两天出现在我市的是雾不是霾。
雾和霾是可以严格区分的: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多出现在秋冬季节。雾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但雾本身没有污染,随着天气转好,雾也会随即消散。
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因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可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需要提醒的是,雾本身没有污染,但有雾状态下,空气湿度大,水分子膨胀,更易吸进灰尘等脏空气,导致雾天时空气质量受到影响。
在12月余下的日子和明年1~2月,如果天气持续静稳,空气中污染物增加,或冷空气来临,北方的霾流动而至,我市也有可能出现雾霾天。

雾中湿地公园 (念中abc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