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社区居民带去春天般的温暖
人物名片:张漫,女,43岁,剡湖街道白莲堂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多次被评为剡湖街道优秀党员,2011年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先进个人。
每天,张漫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翻自己的笔记本。这本厚厚的自己装订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自己一天做过的事以及要联系的单位。
去年,社区一位80多岁的低保老人来找张漫,希望能帮一帮她的残疾人儿子。“我当时就答应,发动社区居民捐一些衣物,但过了几天却忘记了。”当再次碰到这位老人时,张漫顿时觉得不好意思。此后,张漫就养成了每天记录的习惯。
她心里有一本“社区账”
张漫在白莲堂社区已工作了十几年,一开始做的是文书。早上她经常第一个到社区,一有空就去走访居民,了解情况。谁家有残疾人,谁家有育龄妇女、老人孩子,谁家有下岗无业人员,她清清楚楚。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贫,她心里有一本账,“2000多户人家,5000多居民,基本上都能说清基本情况。”
2003年,张漫担任文书期间,得知东后街裘女士肢体精神双重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且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其困难,于是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重任。为省下她的生活费,张漫从自己家里拿来衣服、棉被等日常用品,还动员社区志愿者一日三餐给裘女士送吃的,这样一坚持就是11年。去年裘女士被发现患上肝癌晚期,急需一大笔医疗费,张漫又发动居民捐款,其间还多次送她到医院救治,直到她离世。
老人都喜欢和她拉家常
2013年9月,张漫担任白莲堂社区党总支书记,更是把诚诚恳恳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座右铭。张漫说,白莲堂社区老人比较多,就像自己的祖辈父辈,一定要多多关心他们。老人们也把张漫当成自家人,有时候她上门帮着订个报纸、做个按摩,老人们就会拿出瓜果零食,还拉着她聊天,不愿意让她走。
社区93岁老人邢婉如,家里一有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张漫。“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快10点时,老人打电话给我,家里抽水马桶堵塞了。”张漫说,“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带了个男同事去帮忙。”当然,有时老人打电话给张漫,也不全是有事,只是想拉拉家常。
今年邢婉如老人去敬老院住了7个月,但因为不习惯,又搬了回来。“重阳节时,张漫还来敬老院看我呢。”老人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还是住在社区里好,天再冷,也感觉心里暖暖的。
用真心热心为居民办实事
白莲堂社区的俞先生和高先生此前是同一个老台门的邻居,但由于各种原因,积怨颇深,今年因为房屋维修的事,两人又吵了起来。张漫了解情况后,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劝和。走了一趟又一趟,今年4月,两家人终于被张漫的诚心打动,握手言和。张漫说,看到社区居民20多年的矛盾被化解,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做工作,也有不被大家理解的时候,我心里也会难过。”张漫说。去年东前街施工,刚开始因为给边上居民带来了麻烦,每次张漫去了解工程进展时,都免不了要被埋怨几句。但当道路修好,城墙上的栏杆也安装好,居民们的生活便利了,怨言也就变成了理解和赞扬。
张漫说,百姓百姓,就是有一百个心,社区工作量多而且意见难以统一。自己能做的,就是多花一点“耐心”,多用自己的“真心”和“热心”,努力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
记者手记:社区工作繁杂琐碎,但张漫做起事来却从不“打折”。她与社区居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靠自己的扎实工作,给他们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