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的陈列室里,有一幅毛主席素描像,与人民币上毛主席像非常相像。原来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头像正是出自这位画家之手,他就是画家刘文西,黄土画派创始人。
不久前,已83岁高龄的刘文西回到家乡嵊州,与老家的画家交流,并谈起了人民币上这幅画的渊源。
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尽显原稿神韵
刘文西出生在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现任中国美术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全国突出贡献专家。他的作品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作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创作者,刘文西被称为“13亿人看得最多的”画家。日前,他再次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在家乡人的搀扶下踏进水竹村故居时,刘老说,又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故居里陈列了许多刘老的作品,一幅“家乡最美”道出了刘文西对家乡最深的情怀。残败小荷、家门前的大树,在他笔下速写成幅。
这次回乡,刘文西还与家乡的画家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点评指导,并在老家写生创作。
虽然已是画坛名家,刘老看上去却像可亲的邻家老伯,灰白布外套披身、灰蓝旧军帽盖头。谈起人民币上的画像,刘老是这么评价的:“100元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像完全保留了我原稿的神韵。仔细观察,毛主席有思想家的睿智、政治家的气魄、领袖的伟岸,逼真神似尽在眼神之间。”
为让画面传神遍访毛主席抗战足迹
在座谈会上,刘老和大家回忆讲述起这些画作的故事。
1997年,作为全国八届人大代表,刘文西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忙于设计第五套人民币。在中国画坛,大家都知道,刘文西画毛主席头像,几乎无人能比。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刘文西,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蓝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左右。“当时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闪光灯,照得不立体。主席脸部的特征都没有了,对于我们创作来说,不太好画。”刘老说。
“最后,我要求他们辗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只比扑克牌大一点。我用放大镜反复看,加上自己的积累,一个多星期就创作出了这幅作品,原作有八开大。”刘老比着手势说。
“画了一辈子毛主席,但我从未见过他本人。”刘文西坦言,他的所有作品,都是根据毛主席照片所刻画的,虽显遗憾,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领袖情结。为了让画面传神,他会针对每一张照片,找到拍摄时的所在地反复走访,还原当时的景象。
为了生动、准确地反映领袖在延安和陕北的革命活动以及同陕北人民共同奋斗的历程,刘文西曾带着《毛泽东选集》,先后40多次来到延安和陕北采风,4次沿着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路线走访写生。
在志丹县的窑洞里,他曾煤气中毒,差一点被熏死;在佳县黄河岸边悬崖上,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写生,手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他从马背跌落进土壕里……
经过艰苦努力和深刻理解,他先后创作了《同欢共乐》、《北斗》、《直罗镇大捷》、《知心话》、《佳城东望》、《解放区的天》等50多幅反映毛主席在陕北从事革命活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素描和国画。
至今,在他家木箱里存放的3万多张速写中,就有数百幅毛主席在延安时的各种形象的素描底稿……
刘老这次回乡,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兄弟姐妹还在老家,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家乡建个美术馆,把作品全方位地向家乡人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