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正在制作根书作品
开展根书特色教育的做法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根书特色教育,主要做到了“六个注重”:
注重根书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学校通过网上收集有关根书制作的资料,组织骨干教师多次去义乌的根书工艺品厂参观、学习,并购买根书作品加以研究,同时聘请绿溪当地几位民间工艺人员到校指导。经过多次的试验、制作,几位根书指导老师终于掌握了整个根书制作的过程,并在以后的多次制作与指导过程中,“手艺”越来越纯熟,为最终在全校普及根书特色教育打下了基础。
注重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树根是根书的主要材料,为找到理想的根书原料,同时为保证安全,学校要求4—6年级学生在冬天的节假日结伴上山挖掘废弃的树根(因为其他时间山上有蛇),最好能与父母一同前往。一开始,许多家长有看法,认为学校不务正业,经老师解释,特别是看到孩子制作的根书作品时,家长们纷纷表示赞同并支持。
一幅好的根书作品,并非随意拼凑而成。在制作前,必须学好书法、美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掌握锯、凿、铲、削等技法。“巧借天然、突出意趣、寻奇觅美、讲究韵味”这16个字,是创作根书时必须掌握的要诀。
制作根书前,必须先确定制作的内容,再根据内容去寻找每个字的笔画。根书既要求立体,又需要扁平,不扁平就不成其为字。整幅作品的笔画找好后,就要用相应的工具对笔画进行加工(如锯、木锉、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是制作根书的常用工具)。字的笔画加工完成后,就要将每个笔画进行清洗、去皮、上漆(以防腐、防蛀),有的可能还需用颜料着色。等清漆干后,就将笔画逐一粘贴在按照字的大小预先做好的贴有装裱纸的镜框里。贴好后再盖上章,有的还要题上字。这样,一幅完整的根书作品才算制作完成。
由于根书作品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一开始学校主要是让五六年级学生中有这方面特长、对此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参与根书作品的制作,等他们制作出根书作品后,再以点带面,在中高段学生中全面开展根书作品的制作。
现在学校开展根书特色教育的方案是: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熟悉根书、培养兴趣为主;中段学生以找寻根须、制作简单的根书作品为主;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熟练制作或创作一些以名言警句、古诗美文、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根书作品。
注重书法美术教学,书画相得益彰。根书是一种传统艺术,它既有书法的韵味,又有根雕的艺术造型,妙韵无穷。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倡导学生收集有关民族教育的名言警句、中国诗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的社会公德等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将这些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格信条。
注重环境建设,营造教育氛围。首先是校园环境建设,在教学楼每层走廊及楼梯转弯处布置学生的根书作品;其次是教室特色角建设,在每个教室和校专用教室布置各具特色的根书作品;第三是特色陈列室建设,在石璜中心学校和本校各布置一个根书作品陈列室。
注重教育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的特色教育课题《利用山区优势,开展根书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被评为市综合实践活动类研究课题二等奖;学校的《根书艺术》校本教材也已正常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教师正就小班化如何开展根书特色教育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