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把强化建设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品质放到了显著位置。确实,和周边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城市品质一直都是较为突出的“短板”,但近年来,在全市各级的努力下,这方面已有了较大改观。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把城市管理抓起来,把城市形象提上去,部分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童德君(市人大代表、城南新区(三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童德君:坚定不移 推动城中村改造
城南新区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见证了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城中村改造推进工作势如破竹,通过实施“房票+货币”的拆迁安置政策,发扬“上下齐心、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城改惠民”的嵊州城改精神,全市累计拆迁52.8万平方米。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南工作提出的要求,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
城中村改造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而且更是加大有效投资、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新的一年,城南新区将坚定不移推动城中村改造,确保拆除城南核心区30万平方米,同时高起点规划城南核心区块,开展城南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和重点区块城市设计。

孙伟勇(市人大代表、浙江亿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伟勇:完善交通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其中有一条是加快建设“中环”,推进普田大道延伸段至浙锻路连接线工程,项目的其中一个起点就在我们企业门口。从去年初知道快速通道要开工建设,我就非常关注这个项目。如今,快速通道的建设速度非常喜人,据说今年就能全线贯通。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围绕“打通二三四、建设大交通”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对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发现交通功能的完善十分有助于城市品质的提升。随着经济开发区两条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杭绍台高速和甬金铁路的前期工作相继展开,我相信嵊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由衷希望政府在新的一年里,或者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树立大交通理念,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把我市从过境型交通城市建设成为浙东交通枢纽城市,为促进嵊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