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7月12日,84岁的二级重度残疾老人钱孝喜才知道,一直暗中资助他8年的好心人原来是同样身有残疾的史训学。说起史训学,长乐镇残联理事长邢志毅赞不绝口,连称“实在了不起”。让人更感动的是,史训学以前也默默资助过另一名残疾人23年,直到其去世。
58岁的史训学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影响行走。但他身残志坚,靠勤奋和努力,先后开过理发店和照相馆,走上自立的道路。“我自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生活艰难,所以能帮得上忙就要尽量帮一点。”史训学说。
盲人大伯的心愿:“走”前要弄清到底谁在帮他
盲人钱家金和史训学都是长乐二村人,自小相识。由于眼睛的原因,孤身一人的钱家金一直艰难度日。1984年的一场大火,更是把钱家金的生活逼上绝境。当时他的木结构房子被烧得一干二净,只剩黑黢黢的四面墙。此情此景让史训学很是心酸,那一刻他决定,无论自己多困难,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这位已年过五旬的老人。
当天,史训学拿出20元钱,匿名邮寄至长乐镇政府,让其转交给钱家金及其余的受灾户。那时,史训学虽已开了理发店,但这20元钱,已相当于他20天的收入。
此后,史训学每年给钱家金寄两次钱,并且从不署名,数额也从一开始的数十元,到后来的上百元。钱虽不多,但对并不富裕的史训学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来,史训学成了家,还有了两个女儿,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但资助钱家金的事从未中断。
每次收到钱,钱家金总会在心里嘀咕:到底是哪个好心人在帮我啊?他很想弄清楚,无奈眼睛看不见,也无处打听。这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2007年,已76岁的钱家金感到身体越来越差,找到好心人的愿望愈发强烈。一天,他找到当时的长乐镇残联负责人麻柏夫,请求帮忙寻找好心人。一时间,麻柏夫也无从着手。他想到史训学认识的人多,也许有线索,便上门找他。不料史训学让他不要找了,还说到时好心人自然会出现的。麻柏夫若有所思:难道好心人就是史训学?他立即拿来信封对照笔迹,果然,这个“潜伏”了20多年的好心人就在眼前。
2008年,钱家金去世,史训学帮忙一起料理了后事。
重残老人多次探问:每年寄钱的好心人到底是谁
7月12日,在长乐镇残联理事长邢志毅的陪同下,记者来到长乐三村钱孝喜家。房子虽是平房,却很新。老人因双腿重度残疾不能直立,只能席地而坐。
邢志毅告诉记者,老人以前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房,去年下半年史训学走访后与他商量,希望为老人申请安居工程。今年3月,新房建好了,老人的安全问题也就不用牵肠挂肚了。
见到邢志毅,钱孝喜又一次问,每年给他寄钱的人到底是谁?这次邢志毅没有让老人失望,他说,是史训学。钱孝喜一听,马上对记者说:“我也一直猜测可能是史训学,但每次问他,他总是否认。”
其实,邢志毅也是问了多遍后,才从史训学这里问出来的。“我每次问他,他要么否认,要么笑而不语,直到最近,他才承认,但他希望能保密。”不过这次邢志毅却“泄密”了,他说这样老人心里会好受一点。
与钱孝喜虽分属两个村,史训学却也知晓他的一些事:多年来,老人独自一人,10来岁时因高热造成两腿重度残疾。有时在大街上看到老人拖着双腿拿着自制的竹制品在售卖,史训学心里很不是滋味。2008年起,他以匿名方式给老人寄钱,每次300元,一年寄两次。“钱不多,希望能为老人改善一下生活。”史训学说,只要钱孝喜老人活着,他会一直帮下去。
“潜伏者”也有高调的一面:热心公益
史训学也有高调的一面,那便是这些年来一直热心公益。
7月9日,史训学带着小女儿参加了我市爱心义工团在阳光山庄开展的活动,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老人理发和拍照。据悉,史训学是爱心义工团、慈善阳光志愿服务队、益苗爱心联合会群等公益组织的骨干队员,仅今年就已参加过6次大型公益活动。
今年6月,在史训学的提议下,长乐镇组织了一支关爱老残病弱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有30多名队员。6月26日,服务队开展首次活动,他们走进长乐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史训学照例为老人理发,一个接一个,忙得不亦乐乎。
史训学的高调还表现在爱管“闲事”上。一次,他照相馆所在的街口,一位早餐摊主和顾客因50元钱吵了起来,摊主说你只给我10元,顾客说我明明给你50元,应找我40元,吵着吵着两人居然动起了刀子。史训学闻讯赶了过去,立即拿出50元给顾客,平息了这场纠纷。
还有一次,一名清洁工扫大街时不慎碰倒了一辆电瓶车,因赔偿问题谈不拢,电瓶车车主叫来丈夫助威。冲动的丈夫欲殴打清洁工,史训学刚好路过,见状不顾自己腿有残疾,立即上前抱住男子,劝他息怒。
无论是低调帮人,还是高调管“闲事”,在邢志毅看来,都是史训学为人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