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时政经济
中共嵊州市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6年07月22日11:10:19 

  (2016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嵊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绍兴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推动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共嵊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十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了补短板的问题,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绍兴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嵊州实际,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引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打造实力嵊州、品质嵊州、魅力嵊州为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生产力、干部是决定因素,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扣高质量和均衡性,拉高标杆,强化创新,精准发力,通过3-5年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任务

  按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要求,从全局高度,用发展眼光,以更宽视野,抓纲带目、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重点补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扩大开放、要素保障、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干部担当力执行力等十大根本性、关键性、引领性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产业是嵊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立足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实施更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业提档发展。

  1.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省、绍兴产业发展规划,立足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三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七化”行动,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提升“嵊州制造”影响力。深入推进领带服饰定制化,加快创意设计平台建设,推广个性化定制经营模式,争创国家级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入推进厨电产品品牌化,抓好国家级厨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引导企业不断打响品牌。深入推进机械电机高端化,建立研发平台,抓好重点技术攻关,加快特种电机、永磁电机等高端产品开发。立足产业基础,加快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企业资产资本化、产品销售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2.加快企业实力提升。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实施政策扶持和机制倒逼,加快培育一批上市挂牌企业、总部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梯队。以企业上市、挂牌培育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重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形成一定数量上市企业和一定规模挂牌公司组成的嵊州板块。以总部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要素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规模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个转企和小升规,引导走“专、精、新、特”之路,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亩产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以低小散块状行业专项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整治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健全市领导结对联系重点产业项目机制,加强对企业走访服务和风险防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规范行业管理,加大稽查力度,推动税收应收尽收,产值应统尽统。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养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家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竞合意识和责任意识。

  3.加快产业平台完善。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围绕工业化,布局现代工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招商选资,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再造一个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省级高新园区建设,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集聚区。加强城北工业区规划改造,按照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目标,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优化三江工业区功能布局,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嵊新产业联动提升和共建共享平台。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围绕各自特色,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产业培育和引进,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和产业规模,形成特色经济板块。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平台,重点推进领尚小镇、越剧小镇、飞翼农业休闲小镇和温泉养生小镇建设。

  4.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嵊州独特的文化、山水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商贸旅游、健康养生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规划招商建设能力,形成整体联动合力。编制旅游产业整体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专项规划,统筹旅游产业规划布局,推动连线成片串联建设,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引进和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龙头景区。加大文化旅游板块整体营销力度,打响“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科技研发有效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1.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扩大“创新券”范围,引导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多元化创新投入。开展智慧企业建设,创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两个全覆盖,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型创新企业。加大政府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实施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和企业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引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行动,激励和引导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到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40%以上,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家。

  2.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打造领尚创意科技园、科创中心孵化器等一批创新平台,不断增强孵化能力。以行业为依托,选择与嵊州重点研发的关键性技术高度相关、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学科群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集团,对接嵊州特色产业群,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研发中心来嵊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举办电机厨具展览会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提升展会品质和绩效。加强与高等院校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和建设高等学院。到2020年,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企业研发中心数达到240家,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家,科创中心争创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3.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和绍兴市有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资源要素市场化等改革,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完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进入创新领域。加快建立技术成果市场,推进科技成果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开放合作。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构建知识产权数据库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动机制。到2020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6000万元,发明专利授权数146件。

  (三)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要大力推进大交通建设,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加快构建内联外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1.完善交通规划管理。以大交通理念做好交通规划,强化公路、铁路、水路多种交通设施之间以及与其他规划的统筹衔接。积极谋划交通走廊经济发展,主动融入铁路经济时代。进一步创新大交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整合交通运输领域职责,逐步实行大交通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和线位资源等。

  2.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围绕构筑“二铁二环三横四纵”大交通网络,集中力量推进项目,科学有序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甬金铁路和杭绍台铁路建设。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杭绍台高速、527国道、开发区快速通道、甬金高速嵊州互通西接线工程、南六路延伸工程等公路新建改建,谋划一批长远交通项目。推进嵊新协同发展交通项目和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工程。加快交通运输物联网建设,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仓储运输成本。

  3.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创新城市交通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程,积极盘活拓展空间,建设一批停车场,加强交通执法管理,规范交通秩序。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公交站场、公共自行车设置,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实施城乡公共交通优先战略,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网络,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构建“大治超”格局,形成治超联合执法长效工作机制。

  4.创建交通美丽示范。积极开展“四边三化”,至2020年,全市国省道公路两侧、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以上,县道公路和县级以上河道绿化率达到70%以上,公路和河道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0%以上,创建一批美丽示范公路。构建美丽交通走廊,实现主要景区、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科创园区等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农家乐示范村通达等级公路,基本建成串起山林田河、连接城镇乡村景观的现代交通网络。

  (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生态环境是关系城乡发展、百姓福祉的长远大计。要按照率先全面完成省委提出的“绝不把违章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优化环境“八大行动”“三城同创”,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1.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围绕五年基本完成城南核心区改造的目标,发扬“上下齐心、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城改惠民”的城改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力度,强势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改造区规划建设,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用地比例,提高城市绿地比重,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2.全面消除违建现象。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三改一拆”,全面建立及时发现和处置的依法治违长效机制。以道路沿线违建、非法“一户多宅”整治等为重点,做到违法建设应拆尽拆。加快拆后土地利用,做到即拆即清、应耕则耕、应绿则绿、宜建则建。2017年争创全省基本无违建县市,2018年争创全省无违建县市,全面消除违建现象。

  3.全面消除污泥浊水。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工业园区污染专项整治,关停、整治、提升“低、小、散”高污染企业。全面清除河湖库塘污泥,加快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建设乡镇级废弃物回收点,加强医源性污水排放处置管理。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监测力度。

  4.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大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消除脏乱差,营造优美、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小餐饮、污目广告、建筑工地、四害等整治,积极开展各类星级示范创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城管,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房前屋后保洁等制度,提升保洁水平。加强扶持力度,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逐步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推进种养殖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和建筑扬尘治理,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5.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大力宣扬“嵊州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理念,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企业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化“最严执法”专项行动,开展非工作时间“一周一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强化环保司法联动,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五)补齐扩大开放短板

  扩大开放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要立足全球视野,贯彻落实开放战略,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区域协同,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1.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对接,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合作机遇,深化外经合作,引导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参与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深入推进嵊新协同发展和上虞—嵊州电机产业协同发展,更好融入区域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拓宽招投标资源和优化操作规程设置,大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设计和建筑单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2.优化外贸发展结构。立足产业基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提高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要展会,深耕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开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推动出口回升增长。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完善招商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招商队伍作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主动对接央企、500强企业以及在外优质嵊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商业项目、产业链项目和税源经济。深入实施嵊商回归工程,加强与在外知名嵊籍人士沟通联络,打好亲情牌,构建项目、资本、人才、总部多领域回归新格局。利用各地知名展会和嵊州商会,组织举办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推介会,扩大嵊州知名度。加强外来客商精准服务,营造亲商安商环境。

  4.加大对外交流平台建设。发挥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开展国际洽谈合作,组织举办各类大型展会。扩大本地商贸品牌影响力,鼓励服务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云电商信息科技产业园和领带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境外备货模式。充分利用山水文化等资源优势,举办各类展示竞赛活动,争取更多活动赛事落户嵊州。

  (六)补齐要素保障短板

  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能力是推进发展的基础。要积极争取、盘活、引进各类要素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1.着力破解人才缺乏制约。坚持党管人才,出台人才新政,优化人才生态,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构建“店小二”式的人才协调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推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招才模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评选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完善人才公寓管理等办法,规划建设一批人才公寓。

  2.着力破解资金短缺制约。落实上级税制改革要求,推动营改增政策平稳过渡,加大培育引进税源经济,科学合理推进土地出让,加大税收征管,不断壮大地方财力。按照收支平衡、合理举债要求,加强融资力度,积极对接和引进各级金融机构,加大项目包装,争取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投资。建立完善各融资平台,整合盘活优质资产,增强平台造血功能,实现滚动有序发展,不断增强融资平台规模。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3.着力破解土地供给制约。加强对上沟通,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更多土地指标支持。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及时做好规划设计、征地补偿、政策处理和土地平整。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及时做好拆后地块农转用、征收报批工作,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加大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青苗处理等政策处理工作,确保净地出让。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土地占补平衡。完善项目补充耕地指标有偿使用制度,保障土地整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七)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

  低收入农户增收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创新方式、整合资源、精准帮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平均增幅,确保绝对贫困现象不出现反复。

  1.完善农民增收体制机制。加强“三资”管理,全面深化农村产权确权活权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农户以承包土地、集体资产股份参与合作开发经营。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资源、农民资本有序流动。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支农惠农服务,发展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自助会,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覆盖面。

  2.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动香榧、茶叶、花木、长毛兔等特色农林产品发展,鼓励农民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利用嵊州特有的山水资源,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态养老产业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低丘缓坡优势,培育建设十大农林基地,发展生态和收益兼顾的经济林,再建一批富民惠民的绿色银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设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西白山、温泉湖等美丽区块。

  3.加大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健全因病因残因灾难致贫返贫帮扶救助机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强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异地搬迁和金融支持。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推进公益性岗位进村。完善低收入农户数据库,精准投放民生保障资源。

  4.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互联网+农业为手段,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鼓励引导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农村电商发展嵊州模式。以农产品“安全嵊州”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推介“越乡龙井”“越乡小笼”等一批特色产品。

  (八)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

  生活质量的差距主要是公共服务的差距。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积极发展教育、卫生、养老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

  1.优化社会保障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形成覆盖所有目标人群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参保扩面,健全保险待遇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实施社保基金预决算制度,确保安全运行。建设人力社保一体化经办平台,逐步推行社保服务网上办理。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加快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开发区小学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教育网点布局。创新办学模式,探索跨行政区域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推进“公建民营”办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县管校聘”省级改革试点,加快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等化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3.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双下沉、两提升”要求,完善新人民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新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加快中医院搬迁改造,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创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体系。推进分级诊疗试点,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4.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养老设施和基地建设,加快社会福利中心(阳光山庄二期)建设,推进五大集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完善政府补助、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健全养老机构安全责任制,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5.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综合大厦、档案馆和规划馆等场馆建设,形成文化共享格局。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重点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不断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完善健身设施场所,规划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地。

  6.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扎实推进“平安嵊州”建设,全面落实G20峰会维稳安保各项措施。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群防群治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防范打击各类犯罪能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消除行业监管“盲区”,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公共交通安保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化餐桌安全治理行动。

  (九)补齐改革落地短板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落地是决定改革见效的关键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加强制度供给,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1.推进重大改革项目落地见效。聚焦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民主法制等七大领域改革,重点抓好嵊新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一批改革项目落地。

  2.建立改革责任体系。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制度,落实牵头单位的主体责任,健全责任链条体系。每年确定一批省、绍兴市在嵊的改革试点和我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突破改革项目,明确联系市领导,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

  3.建立协调督察机制。制定重大改革项目督察工作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组织年度改革项目督察。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改革实绩考核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重大改革项目督察。

  (十)补齐干部担当力执行力短板

  推进“三个嵊州”建设,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着力解决工作标准不高、干部担当精神缺乏、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需求,以专业化能力建设为重点,办好各类培训班次,不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化能力,增强履职能力。同时,以考勤、考试、考核为抓手提升培训效果,将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情况记入干部年度考核,重点加强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乡镇(街道)和村级组织的战斗力。

  2.坚持以实干用干部。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大力选拔敢抓敢管、担当有为的“狮子型”干部,注重使用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干部。坚持把重点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围绕中心工作实行兵团作战模式,每年抽调一定数量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专项工作中挂职锻炼,培养干部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把上挂外派作为锻炼干部的拓展舞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外地招商一线锻炼。深入了解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重拳整治为官不为,从严落实《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若干意见》,对为官不为情节严重、影响较差,视情坚决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切实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落实改革容错免责机制,形成客观公正的干部评价机制。

  3.加强督查考核力度。发挥督考委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动态督查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决策流转机制,落实红黄牌警示督办制度。健全“责任明晰、各司其职、抓人促事、责任倒查、严格问责”的工作机制,以倒查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执行不力和履职不到位为重点,紧盯被媒体曝光、被上级通报批评以及考核排名靠后等情况,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保障政令畅通。深化媒体问政工作,运用社会监督倒逼干部干事创业。

  4.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建设,逐级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实施“一案双查”,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切实解决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深化正风肃纪,贯彻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加强农村作风巡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提高监督执纪的威慑力。整合派驻纪检组的力量,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拓展监督途径,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开通市纪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鼓励群众“随拍随报”,营造无处不在的监督氛围。加大对为官不为典型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形成持续震慑。

  三、合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为补短板提供根本保证。发挥人大、政协一线作用,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激情,真正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补短板的强大动能。

  2.细化目标举措。进一步深入查短板、找问题,制定补短板的工作清单,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具体工作措施。每项举措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补齐短板精准且有实效。

  3.层层落实责任。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补短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坚持领导带头,建立补短板市级领导牵头负责制。各牵头单位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切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细则,列出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摆正位置,密切配合,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在补短板中勇于担当、尽责尽力。

  附件:嵊州市2016年补短板工作任务汇总表(略)

编辑:章炳军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冬天吃这三种根菜、两种水果最养生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葛慧君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主席
车俊、袁家军:确保正常生产生活
浙江:高举改革大旗 扛起改革担当
垃圾分类怎么做?代表委员"支招"
“强起来”新征程的浙江担当
两会特稿|"两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国际要闻
韩国医院大火恐由电路问题引发
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王子获释
捷克现任总统拒做房间里“摆设”
朝告全民族书:推动北南关系发展
巴拒将耶路撒冷排除在巴以和谈外
菲或永久性禁止向科威特输出女佣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