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三界镇友谊村黄荆山自然村的小溪上游看到,十几位施工人员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正忙于浇筑坝基和安装钢板活动闸。
友谊村黄荆山自然村共有880多人,村前一条宽7米、长800多米的小溪从西到东横穿该村,最终汇入范洋江。这条小溪见证着该村三百多年历史和发展的沧桑巨变,曾经是该村生活用水的主要场所,也是该村北面约300多亩水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与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村民在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忽视了环境卫生的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往溪里随意倾倒垃圾,导致溪内垃圾成堆,更为严重的是溪水水质逐渐变差,村民连洗拖把都嫌脏。
自全市开展五水共治行动以来,友谊村对村内河道、溪渠均落实了河长负责制,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清溪畅,全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切实做好水资源保护和科学有效利用,去年友谊村筹集资金5万多元,对全长200多米、破损严重的小溪进行全面翻修和清淤。与此同时,针对村北面300多亩水田因溪水水位低、提水灌溉困难的实际,精心设计了治本方案,即在小溪上游建造一个高70公分高的蓄水活动坝,既可方便村民的生活用水,又能保证农田的提水灌溉,得到了全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友谊村支书陈庆正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全村百姓的生活用水和村后面3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可以解决了,将给全村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