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治水办获悉,到10月底止,全市累计完成清淤144万立方米,完成绍兴市下达清淤任务的144%。
今年2月,按照省委“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为深化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工作,绍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河湖清淤大会战,并向我市下达了100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为积极响应绍兴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月23日,我市以湿地公园清淤为重点,全面启动我市100万立方米清淤专项行动。
据悉,为顺利推进全年的清淤疏浚工作,我市出台了《扎实推进河湖库塘清淤疏浚工作实施方案》,逐一分解任务,构建了“一办四线+属地管理”的河湖库塘清淤工作架构,即治水办牵头协调,农办、建设局、水利局、水务集团分线开展清淤工作,乡镇(街道)负责属地河湖库塘清淤工作。
建于2007年的湿地公园水域面积达50151平方米,因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流不畅,水质较差,淤积严重,淤泥平均深度达2米,最深处约3米。湿地公园清淤工作于5月30日结束,总投资约1200万元,总清淤量约10万立方米。
为加快清淤工作进度,确保早日完成清淤目标任务,市治水办建立了清淤工作每周排名通报制度。每星期对各乡镇(街道)和建设、水利、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的一周清淤量、累计清淤量和清淤完成率进行排名和通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加快了清淤工作进度。到6月底,全市就完成清淤总量118万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全年清淤目标任务。
除了清理已经产生的淤泥,市治水办还关注着源头的截污纳管问题。市治水办通过与环保、建设、水务、鹿山街道等单位协调,做好清淤点周边的排污口的摸排,每个排污口落实责任单位,在开展清淤工作的同时,将各排污口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从而减少淤泥的产生,确保提升河湖水质。
在开展清淤过程中,淤泥处置也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清淤前,环保部门提前对淤泥受污染程度进行采样分析。如果某区域中的淤泥只是氨氮等指标超标,重金属没有超标的,就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在石璜镇夏相村,村里池塘清淤时,就把淤泥运到花木地里,用作肥料;在贵门乡等地的茶山上,池塘里的淤泥也成为颇受欢迎的土肥;有的乡镇还把淤泥用于土地改造项目,提高土地的肥沃度。而对于重金属超标等污染程度严重的淤泥,则由水务集团负责进行焚烧,确保有害淤泥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置,充分巩固了清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