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全市第六届香榧文化节在竹溪乡盛家坞村郑坞坑自然村举行,香榧炒制比赛成了活动的重头戏。对这样的比赛形式,浙江农林大学经济林研究所所长戴文圣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我市连续举办的六届香榧文化节,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香榧的整体质量,也有力推动了全省香榧产业的发展。
从2011年开始,我市每年举办一次香榧文化节,助力提升香榧炒制技术和品质。戴文圣几乎每届都参加,他说,比赛从种壳完整性、脱衣、咸味、香味和松脆度等方面进行评比,标准统一,因而谁好谁差一目了然。“我发现选手的炒制水平一届比一届高,嵊州香榧的品质也在一年年提高。”他认为,嵊州香榧的品质已在全省名列前茅。
令戴文圣欣慰的是,我市举办的香榧炒制比赛,不仅让本地榧农获益,更是让其在全省有了名气。据他了解,10多年前浙江香榧产地也就五六个县市,现在已发展到50多个,但大部分新发展地区的榧农炒制水平低,影响了香榧品质。“平时成熟产区榧农的炒制技术不可能外流,因此新发展地区的榧农往往无处取经,而嵊州的炒制大赛具有开放性特点,选手在比赛中毫无保留地使出浑身解数,每年能吸引桐庐、淳安等地榧农前来观摩取经,炒制比赛也就成为一次传经送宝的过程。”
据介绍,我市香榧种植面积已达12.3万亩,产量1500多吨,产值4亿元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在鼓励增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政府更重视香榧的品牌和品质建设。”市农林局局长吕勇进说。这几年,我市每年拿出四五百万元资金用于香榧品牌建设,尤其是2013年开始,整合香榧品牌资源,统一打出“嵊州香榧”品牌,短短几年,“嵊州香榧”品牌已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
炒制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让广大榧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榧农郭春晓在这次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勇夺桂冠,他说,这几年他家香榧年产量在500公斤左右,从来不愁销路。
据吕勇进透露,今年全市香榧产量1500吨,目前已卖出三分之二左右,而且价格也一如既往地稳定。他表示,我市将继续扶持香榧产业的发展,继续举办香榧文化节,让“嵊州香榧”在品质和品牌上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