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剡地旧事 东风饭店:一代人的美食记忆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裘冬梅 通讯员范大成 2017年01月06日08:45:59 

  那是整整一代人关于美食的集体记忆。

  只要一提起东风饭店,食物的色香味就会深深挑逗他们的味蕾。而远去的街市,曾经熟悉的市井生活,也像黑白的无声电影,一幕幕上映……

东风饭店之“前世今生”

“嵊县的国际饭店”

  “1941年,陈祥老在南门外开设祥记饭店。1956年,祥记饭店公私全营过渡,1958年8月,祥记饭店公私合营,建立国营东风饭店。”关于东风饭店的前世,1988年版的《嵊县商业志》,有这样一段文字。陈祥老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开祥记饭店,祥记饭店生意有多兴隆,所有这些已经被岁月的风尘淹没了。代之而起的,是公私合营,是一个很富有时代意义的名字:东风饭店。

  市心街,南大街……当年是嵊县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东风饭店也是当时请客吃饭最上档次的地方,被誉为“嵊县的国际饭店”。市民请客都以到东风饭店为荣,乡下进城的农民,也就卖猪、倒茧和粜米时,口袋里有了一沓厚厚的票子,才敢去东风饭店吃一桌4元菜或者6元菜的“和菜”。4元钱的和菜,大概有炒猪肝、炒肉片,或者桂花黄鱼这些荤菜吧。6元钱的和菜呢,也许还能再加两个荤菜。可是,袋子里的钱还要派其他用场,谁敢放开肚子大吃一顿呢,不过是,解解馋而已,又或者是对自己辛苦劳作一年的犒劳。

  到1959年4月,“凡粮食复制品一律实行凭粮票供应。”也就是说,去东风饭店吃一碗饭,买一个包子、一碗面条,食客都得拿出一张小小的粮票。小额度的一张粮票,再加上一分两分的分币,从店门口递进去,换取一个个白胖胖的包子或者一碗碗放了卤汁的面条。

  作为“嵊县的国际饭店”,东风饭店的菜品质量自然是一流的。“余味袅袅”,说的就是食客对味觉的依恋。然而到了1960年,因为燃料不足,饮食行业均以煤渣当燃料,致使火力不足而影响饭菜质量,这是东风饭店历史上的第一次不堪回首之记忆。

  后来,饮食行业改革炉灶为“空心灶”、“活动推箱灶”,熊熊烈火重新燃起来,菜肴才有了原来的色香味。然而,接下去的3年暂时困难时期,又遭遇主粮不足之虞,东风饭店只好制作番薯年糕、番薯和菜等代用品供应市场。这是东风饭店第二次不堪回首之记忆。

  1968年,饮食行业提倡“为工农兵服务”。“为工农民兵服务”就是菜饭大众化,大众化就没有特色风味。自然,东风饭店的整体水平下降一个层次。这是东风饭店第三次记忆里的痛吧。

  浮浮沉沉,直到1979年,东风饭店才恢复部分名菜和传统小吃。

    上世纪80年代,是东风饭店的鼎盛时期。彼时,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东风饭店老号字的精神气质不倒,吸引了众多食客闻香而去。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东风饭店退出历史舞台。

东风饭店之印象记

郑灿琴:“食材上从不克扣食客”

  今年84岁的郑灿琴是东风饭店女厨师。在我们的印象里,做厨师的大多是男的,女人做厨师,就像女人做屠夫一样,总是让人三分惊讶七分好奇。然而,东风饭店的女厨师很多。可能在当时,厨师是个不错的职业吧。

  郑灿琴于1958年进合作饭店,当时又称第三饭店,1961年进东风饭店当服务员,做的是开票买票的活,厨房忙的时候也去打打下手。郑灿琴对烧菜比较感兴趣,店里就送她去宁波培训,培训3个月后,正式做厨师。

  上世纪60年代,东风饭店的厨师和服务员都没有统一的工作服。服务员大多穿家常衣服,厨师也只是在衣服外面围一块围兜而已。东风饭店楼下吃饭吃便菜的农民比较多,饭菜也简单些;楼上则是农村干部和城里人吃饭的较多,吃和菜也基本到楼上去。楼上楼下都是小方桌,一张一张桌子,倘若来客较多,桌子不够大,就两张桌子拼起来。

  上世纪60年代初,和菜分4元一桌、6元一桌、8元一桌、12元一桌等等,吃一桌和菜就是吃一顿大餐,是相当相当大的大餐。到上世纪80年代,和菜价格上升到80元、100元、150元等几大类。

  东风饭店厨师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早上7点半到12点半下班,下午4点半到夜里12点,夜里经营夜点心。

  东风饭店在食材上从不克扣食客,饭菜都是实打实的。经营的大多是家常菜,五香牛肉、烩圆、熏鱼、排骨(糖醋和椒盐)、湖杨、三鲜、炒肚等,还有“黄鱼吃三样”的说法,即石榴黄鱼、桂花黄鱼、红烧黄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段时间去东风饭店吃菜,点一碗荤菜还可送半斤老酒。一些热爱喝老酒的人,就着一筷炒猪肝,再抿一口老酒,快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线。

  东风饭店早上卖早餐,馒头、豆浆、大饼等等。一大早,东风饭店排门卸落来,员工们和面、磨豆浆、打汤包皮子,天亮开始客人陆陆续续到来。有些老太太特地从乡下赶过来,问郑灿琴:妹妹,这里是东风饭店吗。我要买两个肉馒头。郑灿琴给她包起来,撕下一张旧纸头包包,一张纸都油箩箩的。下半日,饭店还卖熟的牛肉下脚料,从杀牛场里直接买来,牛肚、牛肝、牛肠、拆骨牛肉。夜饭生意过后,开始做夜点心。炒面炒年糕、烤饺、卤汁面,生意忙得停不下来。

  一天过去,第二天又重新开始……

  1985年郑灿琴从东风饭店退休。但她退而不休,经常被人请去烧家庭筵席,烧10桌菜都不要厨师,一个人能对付过来。自己家里过年过节,扣肉、百宝饭、三鲜熏鱼、糖醋排骨是保留节目。

  东风饭店的35年,是郑灿琴人生中最充实忙碌的35年。如今,坐在门口晒太阳的时候,坐在桌子边打盹的时候,“东风饭店”这4个字,会时不时挟带一股旧日的风情,闯进她的记忆里。

 

食客篇 俞赞时:“两桌菜吃掉了38元稿费”

  今年80岁的俞赞时关于东风饭店最清晰的记忆停留在1962年。1962年,他给东海杂志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一篇应该重新讨论的小说》,收到了38元稿费,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收到稿费那天,他正在文化馆开业余作者会议。听说俞赞时收到那么大一笔巨款,大家起哄,一定要让他去东风饭店请客。结果一帮写字的人簇拥他去吃和菜。吃了一半,又有一帮文友闻讯前来,又凑成一桌,两桌和菜,几斤老酒,一帮人吃到半下午才吃完,结果把38元稿费全部吃完了。

  收到小笔稿费的时候,俞赞时也会去东风饭店打打牙祭。一个人时,他基本上只点一个菜,要么炒肉片,炒猪肝或者炒大肠,一盘菜,两碗饭下去,整个人舒服得像泡过热水澡一样。

    现在饭店多了,菜肴也更加丰富,但东风饭店带给他的感觉,再也无法唤回来。

老员工篇    宋瑞政:“标志让我打心眼里自豪”

  宋瑞政是东风饭店的点心师傅,今年57岁。宋师傅是1980年到嵊县饭店的,会做点心也会炒菜;1985年调到东风饭店,1986年调到东风旅馆旁边的朝阳饭店,1987年到天香馆。

  东风饭店为两层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东南为圆弧型。宋师傅当时做馒头、炒面、烤饺、汤包以及卤汁面等点心,有时也会去炒几个菜。宋瑞政上班时,一定穿着那件白色的工作服,衣服胸襟上印着“国营东风饭店”字样。那几个红红的小字,就是一个品牌、一个身份的标志,让他打心眼里自豪。

  东风饭店门口分三个区块:点心、熟菜和炒菜。吃饭吃点心因为都是粮食,要用粮票,一笼馒头,2角钞票加2两粮票,没有粮票的折合人民币2角5分一笼;汤包一角三分一碗。

  在宋瑞政遥远的记忆里,还有一位比较有个性的食客。他在当时的南站工作,每天下午3点多必来喝点心酒。就半斤老酒,连下酒菜都不要。挑个临窗的位置坐下来,叫上半斤坛装老酒。半斤老酒分三口喝下去,最后一口酒下去,他半天不说话,嘴巴闭得贼紧,怕老酒气逃掉。等酒气全部吞进肚子里,他才心满意足走出店堂,踱着步子回南站上班去。

  六月夏天,双抢时光,东风饭店还会炸一些兰花豆、油条送到乡下的供销社,名曰“援农”。

编辑:章炳军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冬天吃这三种根菜、两种水果最养生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8项惠民措施便利办证出行
我国印发《企业年金办法》
各地1月31日晚可观赏到月全食
多部委密集部署新年工作
葛慧君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主席
车俊、袁家军:确保正常生产生活
国际要闻
韩国医院大火恐由电路问题引发
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王子获释
捷克现任总统拒做房间里“摆设”
朝告全民族书:推动北南关系发展
巴拒将耶路撒冷排除在巴以和谈外
菲或永久性禁止向科威特输出女佣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