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是东晋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出生于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一个士族官僚家庭。戴逵蔑视权贵,自甘淡泊,移情于雕塑、绘画、音乐之中。中年后,戴逵从安徽徙居浙江,爱慕剡县(今嵊州)的青山绿水,定居并终老于此。
戴逵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大。他在南京瓦官寺雕作的“五世佛像”,和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像,被当时誉为“三绝”。史书记述,戴逵的雕刻技艺已摆脱了汉代以来那种“形制古朴,未足瞻敬”的传统造型,开启了人物造像的新风。戴逵曾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为了创造新的样式,他暗暗坐在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大家的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见,戴逵对古制佛像造型作了大胆的改革,使佛教造像有了审美的感染力,是一位创造性的艺术家。
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兴国创作的“雕圣戴逵”取材于一段高达150厘米的沉木,经过多角度的审视揣摩,在保持沉木整体材质美感的前提下,依形度势用雕刀掀开沉木的“面纱”,从中托出戴逵的形象:戴逵甩开衣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正在创作一件作品,郑兴国大胆地在人物形象中融入西方的雕塑元素,使造型别具风格,显得大气而又生动。而对戴逵内在精神、思想感情集中的脸部,创制者巧妙地运用了“块面”的处理手法。这种技法是从素描写生的块面分割上得到启发的,施艺者运用刀功,使人物脸部的转折处用刀的切面来表示,变柔和浑圆为块面转折,通过光的折射,使脸部棱角分明,干脆利落。这种块面处理手法使戴逵形象更显浑厚有力,辖达大气,从而突出了戴逵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坚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