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炎娟,王院乡王院村村嫂志愿服务队队员。
每天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王院乡王院村一户农家里,一个身材微胖、脸庞黝黑的妇女匆匆走出家门,开始清扫沿河路面。这就是王院乡的村嫂张炎娟。
王院乡王院村村嫂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于2015年,共有15名队员。在她们之中,有一位特别受大家称赞的“炎娟姐”,她拿着竹扫把、蹬着三轮车的身影日夜出现在王院村的角角落落。夏天艳阳高照,她晒得又红又黑;冬日天寒地冻,她却是一脸汗珠。她一户一户挨着走,垃圾一包一包地倒,虽然枯燥乏味,却从未因此松懈,换来了王院的一方洁净。
认真负责坚守岗位
从2015年4月1日开始,54岁的张炎娟成为一名村保洁员。从此,一顶帽子、一件保洁背心、一辆三轮车、一车清洁工具,成了她日常的“标配”。每天,清扫路面、清运垃圾、保洁河道,她没有休息过一天。
张炎娟担负着整个王院村路面及河道的保洁,工作量相当大。这个在别人眼里又脏又累的活,她却习以为常,每天早出晚归,从不间断。
王院村的村民每天能看到张炎娟穿着马甲拖着保洁车,车里放着的是扫帚、畚斗、夹子以及她自制的河道清理工具——一根一头带铁钩的竹竿,不时在清洁路面与河道。
做保洁工作有时候还真是一件体力活。有时候垃圾箱里会扔一些铁器、烂泥,少说也有七八十斤。为了清理垃圾桶,她要徒手把沉重的垃圾箱搬上三轮车,运往垃圾总站。实在太重了,她就要把垃圾箱侧翻在地上,再把里面的垃圾一铲一铲地装上车。平日里,看到公厕脏了,她也会主动清扫,一天两次不间断。
2015年,台风来袭,河道里漂下很多生活垃圾,张炎娟连续几天守在河边清理。为方便下河,她还特意做了一把梯子。到10月份,河水变冷,下水成了问题,张炎娟又专门托人采购了下水裤,“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往身上一套,就可以随时穿过桥洞下河了。”
王院乡妇联主席谢祺宁说,有一次在下村途中,看到她挽起裤脚,用这个特制的梯子爬下江堤。停下询问才知道,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了大片广告纸,飘落在河面上。“炎娟姐默默地走下水,一点点捡起河中的垃圾。等她回到岸上时,裤子已经全湿了。”张炎娟却不以为然,她说,河道里生活垃圾倒不怕,就怕死狗死猪扔河里。有一次,有人在河里扔了一条死狗,因为泡得太久,她一个人拉不动,不得不去找帮手前来帮忙。
去年6月,王院村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浆砌石坎,围设鹅卵石花坛,精致竹篱笆里,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张炎娟感觉她的责任也更重了,“这么美丽的环境,可不能破坏了。”
唤起卫生意识
说起张炎娟,村民都称赞:村庄现在干净多了,她功不可没啊。如今,不管年长年幼的,叫一声“炎娟姐”,成了村民对她付出的最大肯定。
以前,村民大多卫生意识淡薄,哪怕家门口就有个垃圾箱,也不习惯往里扔。是张炎娟,一次次地耐着性子劝说,一次次地把随地乱扔的垃圾及时清扫。她说,前两年几乎就是跟着垃圾走,垃圾扔到哪她就扫到哪。一次打扫时,村民张江林跟她说了自己的苦恼,自己家离垃圾箱太远了,不方便,希望自家门前也有个大垃圾桶。张炎娟就想了个办法,让家离垃圾箱太远的村民用编织袋把垃圾装好放在门前,自己每天上门收送,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
在王院乡,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春季是最忙碌的茶叶采摘季,清晨露珠还挂在叶上,别家都忙着进山采茶,张炎娟却穿着保洁服,骑着三轮车从家里出发去清理河道了。她说,也只有这么早开始忙活,才能抽出时间去采摘茶叶。
有一次,她刚打扫完村里的卫生,想趁着空余时间去山上摘些茶叶,村民的电话就来了,说车站附近有人把垃圾扔得到处都是。她心里着急,立即赶了回来。要知道,采茶季节,山上的茶叶多生长一天就多老一分,对茶叶的品质和出售的价格都有影响。但张炎娟却管不了那么多,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因为家里的农活,影响了村庄的环境。
吃完晚饭,劳作了一天的村民都闲下来,坐在一起聊着天。张炎娟却拿着扫帚,走在村里的角角落落,看到垃圾就马上清扫干净。长期的日晒风吹,她的脸已变得黝黑。去年一年,鞋子走破了三双,但她却总是很乐观:“自己身体还好,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就当锻炼了。”渐渐的,她的工作热情感动了王院村的村民。大家都自觉主动地打扫自家门前屋后的卫生,维护来之不易的清洁;碰到河道里一些难以清理的漂浮物,村民也会过来帮忙。
谢祺宁说,张炎娟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富裕,却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上,从无怨言。正是这份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才能让王院村长期保持着干净整洁,王院江清澈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