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是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文房用品,是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器物,因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压尺。古代文人时常会把青铜器、玉器之类的小型物品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常常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这种文房用具。镇纸的排行在笔、墨、纸、砚之后,故称其为“小五”。
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镇纸很少有传世品,然书籍文献中多有论及。
镇纸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十分雅致。也有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其特点是面积小、分量重,材质多为玉、陶瓷、铜以及水晶等等。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地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瓷、竹等等,其中以石镇纸为多。在造型上以长条形为主,而且一般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
此镇纸取砖质,呈鼓形,鼓腹直径10厘米,高6厘米,侧面有用“生雕”技法(在砖坯未干时完成雕刻,然后入窑烧制)刻制的装饰花纹。此件由市收藏协会张荣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