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新园区(三界镇)清水塘村,村民集中起来,忙着清理后岙塘的淤泥。
“清水塘,清水塘,清清河水向东淌。”清水塘村有3口池塘,塘水清澈,村名即由此而来。但这些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导致塘泥淤积,水质变差。5月初,结合Ⅴ类水和Ⅳ类水剿灭战,清水塘村开展了一场“正名”行动,誓让清水塘村成为真正的“清水塘村”。
清水塘村的这3口池塘,分别是丁家塘、后岙塘和谢家岭塘,总面积2500平方米。最大的一口为丁家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由于10年未曾清理,丁家塘塘底沉积了厚厚的淤泥,塘水也变得非常污浊,一到夏天,还会散发出阵阵恶臭,对周边村民的生活影响甚大。后岙塘与谢家岭塘则已有50多年没有清淤,塘内淤泥厚达1.5米,水层也比较薄,每逢下雨天,塘水就会变得浑浊不堪。村民对此反响强烈,慨叹清水塘村已经名不副实。
全市Ⅴ类水和Ⅳ类水剿灭战打响后,这3口池塘被列入整治对象,要求限期治理。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村里把池塘整治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村两委周密制定方案,合理安排进程,落实人员监督,确保剿劣战在5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
5月3日,清淤行动展开。村民把3口池塘的塘水全部抽干,又抽出淤泥,清理干净塘底垃圾。经过10多天的努力,目前丁家塘和谢家岭塘的清理已经结束,并重新蓄上了清水。后岙塘的清淤工作目前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预计5月底能全部完成。
接下去,在净塘的基础上,清水塘村将对后岙塘边全长25米的狭窄道路进行拓宽加固,并实施硬化和绿化。
清水塘村党支部书记张锡泉告诉记者,清淤蓄水全部结束后,将对村中几口水塘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使清水塘村的水更清、村更美,成为真正的“清水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