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名声日盛
一直以来,我市都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品牌运作,以提升农产品价值。
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300万元专用资金,全力打造“越乡龙井”这一品牌。目前“越乡龙井”在全国各地已有180多家实体专卖店、2000多家直销窗口、400家超市专柜,“越乡龙井”品牌价值已达23.33亿元,成为“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宠儿。
2013年,我市对香榧品牌进行整合,采用“嵊州香榧”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即母子商标的形式,打统一品牌,走企业抱团开拓市场之路。市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香榧产业基地提升、品牌整合和市场推介等。“嵊州香榧”被评为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浙江农博品牌农产品,2016年浙江农博“十大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桃形李采摘节、书法朝圣节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羲之”牌桃形李的声誉。“白中王”长毛兔、下马的玉兰农产品品牌等也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美丽乡村处处风景
美化乡村环境,让农村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我市围绕“美村”目标,城乡联动、全面整治,促进美丽乡村“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型。
漫步在通源乡白雁坑村,满山遍野墨绿的香榧树、层层叠叠翠绿的茶园、星星点点黄色和白色野花、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居,再配上若隐若现的雾气,整个村子美得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石璜镇向阳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拆出空地,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石头、旧砖、木头,建起了“木”文化公园、“石文化”村道,小桥流水、泉水叮咚、古木遗林,别具一格的乡村风情使每个走进向阳村的人眼前一亮。
从2016年起,为全域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我市每年切出1亿元专项资金,创建环境整治示范村。按照“六有六无”创建要求,2016年我市完成创建149个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2017年继续推进183个创建村建设,力争2018年达到行政村全覆盖。根据村庄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悉心培育特色精品村,近年来,投入2.8亿元,建设各类精品村66个。同时,倾力打造美丽风景线,将全市数百个精品村庄、旅游景点、农林基地、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整合串联成十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构建“十线百点”美丽乡村建设框架。2016年建成的忘忧西白风景线正成为我市休闲养生的大平台、民宿经济的制高点、乡村旅游的主引擎;书圣故里风景线也已成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朝圣地和文化旅游区。2017年正在大力推进“唐诗寻踪”“古镇温泉”“越乡风情”3条风景线建设。
要使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整治,为此,我市全面推进农村治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塑村庄生态优势。我市将37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目前已全面完成。今年,我市全面推开农村旱厕专项整治,共拆除旱厕72088只,实现“全市旱厕100%消灭、生态公厕100%长效管理、拆后土地100%综合利用”的三个100%目标。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城乡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从2016年起,在全市17个乡镇(四个街道除外)全面开展以治理环境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一加强、三整治”工作,全市22个小城镇整治区域年度形象进度达到30%以上,其中贵门乡、雅璜乡、王院乡、通源乡、竹溪乡5个乡将全面完成整治任务,率先达到省标小城镇。
此外,建立健全村庄、河道(小微水体)、周边环境“三位一体”保洁机制,每年统筹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市村庄环境卫生和河道保洁资金奖补,实现水岸同治、全域保洁。
在希望的田野上,花枝烂漫,生机勃勃;走进村庄,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处处美景。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嵊州大地上,农业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