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心脏上有3根主要的血管,我们称之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负载愈来愈重,以至于管腔内瘀滞过多的人体代谢产物,发生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导管室主任周斌全表示,粥样斑块就像一个炸弹,它的不稳定性时刻引发心脏急性事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发作,危及生命。
很多人都知道,在冠脉内植入支架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患者都对身体里“住进”一个异物表示不安和担忧。周斌全主任在临床中深有体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非常严重,有明确的支架植入指征。但无论如何解释,患者和家属就是拒绝放支架。有些病人回去以后发生了猝死,实在遗憾。”他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妖魔化支架的文章屡见不鲜,一定层度上也产生了混淆视听的导向作用。还有些病人,因为特殊情况,甚至不适合植入支架,但又不愿意接受外科搭桥手术,为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得了冠心病,只能做手术放支架吗?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周斌全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有一种新的手段,只需一颗小小的药物球囊,就能代替支架,帮助冠心病患者。手术中,医生把药物球囊放进冠状动脉,送到冠脉狭窄处,扩张1分钟左右时间,使药物均匀地涂在血管壁上,再退出球囊就大功告成了。
62岁的李女士近日就接受了药物球囊手术。李女士因为反复胸痛在某省级医院住院,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前降支严重狭窄,但狭窄近段的血管有瘤样扩张(图1、图2),医生建议药物治疗。然而,李女士服用多种药物后仍然有胸痛症状。
图1
图2
根据病情特点及造影结果,周主任决定用药物球囊处理(图3、图4)。周斌全主任说,按照过去的传统做法,如果在此处植入支架,因为血管狭窄位置和近端的瘤样扩张血管直径相差太大,一部分支架可能会悬空在瘤样扩张的血管内,容易引起血栓,而利用药物球囊处理此病变,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还能减少患者对支架植入后潜在不良反应的担心,这无疑是一种“绿色介入”。术后第二天,李女士明显感觉到症状缓解,很快就出院了。
图3
图4
“药物洗脱球囊是一种不同于普通球囊和支架的新型介入治疗装置,扩张时球囊表面涂层的药物可单次释放至血管壁,发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同时克服了支架置入的潜在风险,保留了后续治疗的机会,减少内膜炎症反应、降低了血栓形成风险,缩短了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周斌全主任介绍,如果药物洗脱球囊用来治疗冠脉的初发病灶,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丰富的球囊血管成形经验,手不能“太糙”,这样才能减少血管严重夹层的发生率,提高药物球囊使用的成功率。
不过,并不是所有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都适合药物球囊处理,如果使用药物球囊过程中发生严重夹层,仍然需要植入支架治疗。周主任介绍,近梁年他已成功为近百位冠心病病患者使用了药物球囊治疗,经过1年多的随访,疗效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