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通讯员 张峰 摄)
新年刚过,甘霖镇东山村的沈可金又开始忙碌了,上门请他制作皮鼓的人一茬接着一茬。
昨日,记者来到沈可金家里,老远就听到“咚咚咚”的鼓声。“几个月前就开始排队了,刚刚把一批单面鼓发到新昌,现在还要赶制这两个大鼓,过两天诸暨的一个民间剧团要来拿。”沈可金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
今年70岁的沈可金从事做鼓行业已有57年了,是我市唯一一位手工制鼓师。作为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在延续父辈传统、高超的做鼓技术外,沈可金更在做鼓用具、销售渠道上有所改良,致使他做的鼓在市场上经久不衰。杭州、宁波、广州、哈尔滨等地的不少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订鼓。一面60厘米的大鼓可以卖到1800多元,一些小鼓则是150元一个。在沈可金的客厅里,挂着一个大圈竹篾,他说,可以做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售价15000元。
“一年大大小小的鼓要做300多个,小鼓是一天一个,大鼓是五天一个。”在沈可金家里,近一百平方的客厅被各种制鼓工具、材料占去了一半,还有一些已经制作完成的小鼓堆在一边。沈可金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做鼓有点力不从心,但这又是他一生的“事业”,所以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只要有人上门求鼓,他都不会拒绝。
“做鼓的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选材、刨板、铆接、箍紧、蒙牛皮、钉竹钉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沈可金指着他正在做的鼓告诉记者,现在工厂化制鼓的牛皮都比较单薄,不耐用,而他为了能够得到上好的牛皮,专程赶到宁波一家屠宰场精心挑选。“那边的牛是泰国进口的,牛皮都是上等之选。”
沈可金笑着说,虽然制鼓收入不错,但还是没有人愿意来学习继承这门手艺。去年有人曾邀请沈可金去公司传授制鼓技艺,也被他拒绝了。
“没有几年功底是做不好鼓的,我怕去那边没教好,坏了这门手艺的名声。”沈可金表示,不管有没有人继承,在他有生之年都会将这门手艺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