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胡六久是15岁学竹编的。3年学徒,学的是剖篾丝和基本的编织手法。他对竹编有兴趣,自己肯钻研,一歇下来,他就缠着厂里的雕花师傅周喜老学雕花,学做模子;再跟设计师傅马高华学画画学造型。没过几年,从制模到设计再到动手编织,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竹编老艺人
1962年至1963年,胡六久主创了大型屏风《西湖十景》送给澳门。1986年,胡六久和厂里30多位师傅共同编制的大型竹编《昭陵六骏》参加英国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展出,当时戴安娜王妃亲自前来剪彩,轰动了英伦三岛。1998年,他主创的《沧海还珠》作为澳门回归礼送给特区。
他是位老老实实的手艺人,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什么大师。他很感激年轻时候竹编厂派他出访日本,出访马达加斯加,出访澳门,手艺人也能走出国门去见世面,做夜梦都没想过。
退休后,刘长泉又把他请了回来。刘长泉胸有成竹地说,一天不让你摸篾丝,你肯定丢了魂一样。从今天起,你回到厂里,你和袁亚琴他们再琢磨些东西出来,给咱们嵊州留些作品下来。你们这代人一过去,嵊州竹编恐怕就再也没人了。
就这样,这4位平均年龄70多岁的竹编老师傅又坐在老旧的竹编厂里。剖篾的,编织的,上漆的,日复一日地编织经纬。
沈正兴是当年全竹编厂最负盛名的剖篾师傅,一公分的竹片,他能剖成80根。80根篾丝,根根细如发丝。剖成那般细,已经不靠眼睛,全靠手感了。现在,手感虽然有些迟钝了,但老底子的功力还在。《麻姑献寿》脸部要180多根篾丝,他得分毫不差把篾丝剖好,这样,胡六久才能开始他的编织工艺。
厉孝强是油漆师傅。修补起来的竹编作品,能不能修旧如旧,全凭他的那手调色的手艺。他调配的油漆稍有偏差,修补那部分就和旧的那部分搭配不起来了。
袁亚琴坐在门前,将一根根竹篾往一匹昂首扬蹄的骏马模具上编扎。她的眼力大不如从前了,但年过七旬的她热情不减,每年都会编织几只小动物。去年,她编织5匹昂着扬蹄的奔马,今年,她着手编织一头可爱的小鹿。修补的活,她让其他3位师傅负责。
三
市竹编精品馆的竹编作品,要全部修复起来的话,不知要花几年时间。
精心编织
日子长着一双飞毛腿,一转眼已是2018年了。胡六久他们自己也不明白,那一双手还能编多久。他们早就感觉出了手指的灵敏感、手指尖锐的触觉已大大不如从前了。他们都得跟时间赛跑。
但时间真的不够用了。剡山小学成立了竹编工艺传承班,聘请袁亚琴和胡六久两位大师为指导老师,他们每周要去学校传授编织技艺。
让他们颇为感动的是,剡山小学的孩子学起竹编真是一点也不含糊。他们不仅按教的挑、压、编,编着编着,还会加点自己的小创意。比如把花器编成菱形状、绣球状、帆船状后,再给竹编打上小小的结,编一个小小的马尾松。看起来特别的小淘气,特别的小可爱。有一回,胡六久教孩子编小花篮,下面男生女生听得特别认真,在众多黑漆漆的眼睛里,他看到其中一个特别专注,盯着他,几乎一眨不眨。
下了课,胡六久刚想往回走,突然那男孩直冲过来,拦着他跪下就叩头。他学电影的样子,要拜胡六久为师。在他眼里,胡六久太牛太神了。胡六久一边把他搀扶起来,一边眼眶里酸了起来。一直以来,他是多么希望嵊州竹编后继有人。可惜他和男孩都太迟了。
他们这些竹编老师傅能做的,就是多抢修一些竹编精品,多播下一些热爱竹编的种子。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