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袁亚琴,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从14岁开始进入竹编厂学习编织,掌握了以挑、压、编为基础的编织技艺,先后编织“篱笆、女人、狗”“麻姑献寿”“门狮”等竹编精品上千件,多次作为“嵊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国内外竹编工艺精品展销会。荣获绍兴市金巧手五星民间文艺人才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金雕手金奖。
退休后继续从事竹编技艺传承和保护,和丈夫刘长泉一起创办了嵊州市越乡工艺竹编厂,主持创作了许多大型竹编精品,为“嵊州竹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嵊州竹编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嵊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嵊州竹编最辉煌的时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竹制手工艺的时代,用竹编制的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等物品几乎充满了生活的角角落落。
手工艺沦落后,竹编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只有那些对竹编倾注满腔深情的竹编人,还怀着初心,坚守竹编艺术。袁亚琴就是其中之一。
倾听远去岁月里的竹编声
一级,二级,三级,从越乡工艺竹编厂(艺术村内)一楼到三楼,有52级台阶,每级台阶都沾满了星星点点的油漆。
岁月早已风干了油漆生涩的味道,但袁亚琴爬上这52级台阶时,常常会停下来深深吸一口气或眺望一下鹿胎山。仿佛油漆的味道还在,仿佛透过鹿胎山的烟岚,还可以听到遥远岁月里的笑声说话声和编织声。
对于袁亚琴来说,只要越乡工艺竹编厂还在,那几位竹编老师傅还在,她的竹编情结就还在,她对嵊州竹编就还怀着殷切的期望。
《骆驼》